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第一方阵,是实现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然而,我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劳动力市场还面临着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高技能人才短缺、能力水平跟不上产业升级速度等问题亟需解决。把牢人才引进、培养、应用三大环节,加快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技能高超的人才队伍,已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打破陈旧观念,引来“源泉活水”是前提。“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落后观念已成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阻碍,如何摘掉职业歧视“有色眼镜”成为急需落子的“先手棋”。“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聚焦舆论、荣誉、教育三面发力,抡圆劈向陈旧观念的“三板斧”,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突出贡献以及培养使用政策,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并适当提高各行业技能领军人物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的比例,鼓励政府、家长学生打破升学政绩观、成绩论,主动走上技能成才道路,让高技能人才有出路、有地位、有活力,真正为人才队伍建设引来“源泉活水”。
规范培养体系,优化“成长温室”是关键。“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良人才培养环境是建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关键一步”。政府要重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做到与普通教育同力度、同层次推进,避免出现“教育分层”;学校要革新,聚焦就业导向,注重从生产一线技术能人、业务骨干中选聘职教讲师,做好技艺传承、技术传播;社会要参与,建立完善政府统筹、产业引导、行业推进、企业和职业院校自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技能培养体系,切实解决当前职教体系“大而不强”、人才培养“两离”“两低”等问题。
完善长效机制,搭建“奋飞舞台”是根本。“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要能稳得住、有大魄力,正确处理好“输血”与“反哺”的关系,既要关注短期成效,更应注重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把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好事干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从扶持激励、就业准入、薪酬报酬、奖励评价等制度建设入手,真正谋划出固本强基的“长久之计”,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积极、开放的竞争平台和保障平台,让高技能人才留得下、稳得住、有作为。
当前,技能中国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各级各地都要积极响应,出实招、求实效,全面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步伐,尽快补足高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巨大缺口和短板,共同奏响技能中国时代强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组织部: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