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诈骗黑手”,共筑青春防护网
2025年07月2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吴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当16岁少年在缅甸诈骗园区因“业绩不达标”被断食毒打,当19岁高考生被迫剃寸头背诵诈骗话术,一场针对未成年人的跨国狩猎正悄然蔓延。
2025年暑期,16岁男生赵雨被困缅甸掸邦电诈园区的求救信息刺痛公众神经。因“业绩不达标”遭受断食毒打,甚至目睹他人被虐杀,正面临生死未卜的处境。这个少年的遭遇并非孤例,更令人忧心的是,短短一个暑期,全国至少7名14至21岁学生被“境外高薪工作”诱骗失联,目的地直指缅柬边境。
这些悲剧背后,一张精准捕捉青少年的“猎网”已然张开。诈骗团伙利用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与心理弱点,以“不花父母钱”的独立价值为诱饵,将“高考后——大学前”的监护空窗期转化为作案窗口。
犯罪分子的手段更趋系统化:从游戏或短视频平台渗透,承诺“包机票、月入数万”淡化风险;诱骗至云南边境后胁迫偷渡;受害者被标价贩卖;未完成业绩者遭殴打、水牢甚至摘器官威胁。
面对这场危机,单方力量已难以应对,亟需构建联防共治体系:一是家庭与学校需用真实案例破除“高薪神话”。家长应主动审核未成年人出境行程,避免独行。如广州白云机场“无陪伴儿童服务”模式已成功拦截多起案例。二是网络平台必须封堵非正规招聘账号,严格审核“高薪”“急聘”等敏感词。彭某轩接触的招聘软件虽有资质审核机制,但诈骗分子伪造简单信息即可发布招聘,暴露平台监管漏洞。三是执法机关当深化跨境协作,如“海鸥”行动,有力打击了区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枪支弹药走私犯罪。
赵雨母亲悲怆的呼救声在社交媒体回荡:“孩子快坚持不住了,求国家机关救援!”这声音是数万受害家庭的缩影。当诈骗集团比家长更清楚青少年的弱点时,守护下一代的安全防线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 (榕江县古州镇人民政府: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