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法律知识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温宿县共青团镇司法所干部肉孜古丽・阿不都赛买提在普法宣讲活动结束时说道。
近日,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共青团镇人大主席团联合镇司法所精心组织开展了面向返乡大学生和“法律明白人”的专题普法宣讲活动。
活动筹备阶段,肉孜古丽・阿不都赛买提曾有些顾虑:返乡大学生虽有知识、有活力,却对基层法律实践了解不深;“法律明白人”身处乡村、熟悉乡土人情,系统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为此,她精心设计宣讲内容,决定用“案例+法条”的方式,重点解读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款,力求内容听得懂、用得上。
《民法典》中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成了宣讲的重点。村里的“法律明白人”阿迪力・亚森威望高,村民有矛盾总爱找他调解,但他有时凭经验办事,容易忽略法律规定。肉孜古丽・阿不都赛买提特意讲了邻镇一起继承纠纷案例:老人去世后,儿子认为出嫁的女儿没资格分遗产,独占了全部家产。“按照《民法典》,女儿和儿子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不能因出嫁被剥夺。”她强调“我们调解矛盾,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阿迪力・亚森听后若有所思:“以前总觉得一家人讲情理就行,现在看来,不懂法真不行。”
宅基地纠纷是农村的常见矛盾,肉孜古丽・阿不都赛买提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处理这类纠纷,既要讲法律,也要讲人情。你们熟悉村里情况,调解时既要让大家明确法律底线,又要引导顾念邻里情谊。” 阿迪力·亚森点头称道:“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知道该怎么用法律条文说服人了。”
宣讲中,返乡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颇具深度。有位男生问道:“肉孜古丽干部,怎样才能让农村老人也理解并运用法律呢?” 肉孜古丽笑着回应:“这需要更接地气的方式,比如编顺口溜、演小品,把法律知识融入日常。你们有创意,不妨多想想办法。” 男生听后,立刻和身边同学小声讨论起来。
肉孜古丽・阿不都赛买提在总结中指出:“持续深入的普法工作已见成效,去年我镇纠纷调解成功率提高了20%,群众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她勉励返乡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法治实践。
此次宣讲活动有效提升了“法律明白人”的法律应用能力和返乡大学生的法治实践参与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乡村进一步夯实了基础。(通讯员:王鹏、艾合麦提·吐尼亚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