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解基层减负“三字经” 创服务群众“新解法”
2025年07月2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郭文强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作为身处治理末梢的选调生,我们既是减负政策的受益者,更是基层减阻的实践者,当以“破立并举”的智慧,在减负增效中践行初心使命。


破“指尖留痕”,立“脚下沾泥”。基层减负首在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曾几何时,手机里的12个政务APP个工作群组让干部成了“表格填录员”,某村支书坦言:“上午录完防返贫系统,下午就得传人居环境整治照片,走访群众的时间不足两小时。”我们要将习总书记嘱托的“以学促干”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填报报表的时间转化为入户走访的频次,用“方言版”政策宣讲替代“转发式”文件传达。正如某镇将87项督查事项整合为4次综合性检查后,干部每周下村时间从8小时增至20小时,真正实现“手机震动变少,群众笑声增多”。


破“责任甩锅”,立“协同攻坚”。面对“属地管理”异化为“无限责任”的困境,我们创新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既当“施工监理员”更做“群众协调员”,通过“居民议事厅+工匠工作站”模式,来成功化解屋顶渗漏等相关居民纠纷,保留乡愁记忆点。现正积极推行的《履职事项清单》明确965项不得转嫁基层的工作,我们也要建立“攻坚任务清单”,把安全生产、企业环评等专业事项交还职能部门,让基层干部从“万能接盘侠”回归“群众贴心人”。


破“痕迹考核”,立“民心标尺”。将考核导向从“展板厚度”转向“民生温度”,某县推行的“民生实事积分制”值得借鉴。我们通过“双向选择”机制认领乡村振兴项目,年轻干部主动分担承包历史遗留问题,在解决灌溉渠修缮、留守儿童照护等具体事务中收获成长。建立“民生回音壁”台账,对收集的群众诉求实行“挂号销号”管理,开设四点半课堂暖心实践、工单回访,让工作成效写在群众笑脸上。


“减负不减责,松绑更赋能。”当我们将会议时间压缩30%用于田间办公,当指尖的“已报送”变成民心的“已解决”,基层干部终能在阡陌巷陌间轻装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我们定能在破除形式主义的新征程中,交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