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三趟政务大厅,就业创业证仍未办妥”——这一创业者的切实困扰,折射出无形的部门壁垒。要融这“冰”、破这“壁”,核心在于协同发力。近日,人社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正是以协同破壁之力,直指就业创业证申领、养老保险登记等高频事项背后的梗阻,着力打通看不见的“隔离墙”,畅通创业之路。
痛点背后存在三方面瓶颈。机制瓶颈,部门间的职责界面尚需明晰,“该找谁办”的疑问常让创业者陷入多头询问、流程迟滞的困境;数据瓶颈,信息壁垒犹存,同源数据多头填报、“表格重复交”等现象仍未根绝,数据共享协同成为“老大难”;能力瓶颈,基层窗口人员的跨领域、跨部门服务素养有待提升,一句“问其他部门”就可能冷却创业热情。三重制约相互交织,极易影响创业主体信心与活力。
此次《意见》以协同治理为抓手,直击创业服务中的机制、数据、能力三大症结。破除机制壁垒,关键在于建立清晰的跨部门责任清单与高效联动机制,扭转“各自为战”局面,明确牵头职责与协同流程,根治“踢皮球”顽疾;打通数据梗阻,依托业务协同、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平台,推行“一张表”整合、“一单清”指引、“一网通办”服务,以数据高效流转取代群众重复跑腿,基层实践显示创业登记时限可压降超五成;提升服务能力,聚焦强化窗口人员跨领域素养,要求既精通本职又熟悉关联业务,既善政策解读更重协调沟通,确保创业者遇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意见》通过协同发力,推动创业服务从“碎片化”向“整体性”深刻转变,为创业者铺设更加畅通便捷的创业之路。
推动协同治理常态长效,需以体系化支撑筑基固本。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发挥政治领航作用。江苏由各级党委统筹,将跨部门协作实效纳入考核硬指标,压实主责、激发动能,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整体协作效能。科学考评是关键抓手,强化正向激励导向。四川优化考评体系,大幅提高“数据共享率”“协同响应度”等协作指标权重,有效驱动干部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能力培养是基础工程,筑牢服务落地根基。广东精准开发跨领域政策解读、业务协同等专项课程,辅以实战模拟演练,显著增强基层人员处置复杂事项的综合能力,打通服务“最后一米”。资源下沉是重要路径,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浙江、重庆等地推动权限下放、编制下沉,创新设立集成多部门服务的“综合窗口”,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现创业者“进一门、办百事”,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服务承载能力。
“高效办成一件事”,既见效率,更显治理智慧。数据跨部门高效流转、创业者少跑腿,正是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注脚。此事不仅蹚出跨部门协作新路,更启示:协同治理需向更多领域延伸,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高效一分,群众获得感增一分,“最后一公里”方能成“暖心一公里”。(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