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千里传艺 浙大一院专家为第一师医院病理技术“加餐”
2025年07月2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黄叶叶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一场跨越万里的技术之约在第一师医院温情上演。


前不久,恰逢新疆病理技术年会,应第一师医院病理科援疆专家、副主任巴晓群的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丁伟教授来到这里,与第一师医院病理科同仁围坐实验室,解答大家在病理制片中的困惑。

4e1ac8545ad5c9356df0a4b6e1b1c91.jpg

而这份跨越山海的专业守护,正是援疆工作用爱心与责任编织的健康纽带。


走进病理科实验室,丁伟教授的身影很快融入忙碌的工作中。他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先静静站在操作台旁,观察技术人员手中的组织标本,从取材时的轻柔拿捏,到冷冻切片时的细致操作,再到染色环节的精准把控,每个步骤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当看到切片偶尔出现的冰晶、厚薄不均等问题时,他笑着走上前提醒:“你看,这里的冷冻温度再稳一点,组织固定快半分钟,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随后,他拿起工具亲自示范,指尖在仪器上灵活调节,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不同组织像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怕冻,有的怕热,‘快速冷冻温度梯度控制法’就是摸准它们的脾气;包埋时找准方向,就像给标本安个舒服的‘小床’,切片自然又薄又匀。” 


当天恰好遇到甲状腺组织术中冰冻制片,丁伟教授特意放慢节奏,结合案例细细道来:“咱们做病理的,手里的切片就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冰冻切片快一秒、准一分,手术台上的患者就少一分风险。”


每完成一例制片,他都会和诊断医师凑在一起,对着灯光下的切片开展讨论:“这片染色再匀些就更好了”“这里的厚度控制得很到位,值得肯定”。


“丁教授来的这两天,实验室里热闹了不少。” 第一师医院病理科主任郭一川笑着说,“他教的不仅是制片技术,更多的是怎么带着温度做专业。比如他建议根据咱们新疆的气候调整室内温度,让仪器处在最舒服的‘工作状态’,这点我们以前真没细想过。现在按他说的做,切片质量稳了不少,大家干活儿也更有劲儿了。”


病理科技术员赵宏翻着记录手册,眼里满是欣喜:“以前处理复杂组织时总有点慌,丁教授教的‘温度梯度法’就像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他临走前还特意把自己的笔记复印给我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小技巧,字里行间都是用心。现在我们做切片,合格率高了,连操作时心里更踏实了。”

5ef9ad8192a6c1131525393286d1ab0.jpg

听说科室正筹备分子病理实验室,丁伟教授特意留出时间去现场看看。他边走边和大家商量:“这里做样本处理区挺好,通风好又安静”“核酸提取区和扩增区隔得再远些,就像给不同工序安上‘防护门’,更安全。”他还反复叮嘱:“建实验室就像盖房子,根基打牢了,以后才能一步步往上添砖加瓦,别急,咱们慢慢来。”


“每次和丁教授通电话,我都忍不住说咱们科室的进步和困惑,他总说‘只要对当地患者有帮助,我随时都来’。” 巴晓群副主任感激地说,“援疆这几年,就想多搭几座桥,让好技术、好理念能顺着桥过来,慢慢在这儿生根发芽。”


如今,这样的故事在“组团式”援疆路上不断上演。一批又一批医疗援疆专家带着真心而来,把手术室当课堂,把病房当讲台,用耐心与坚守,让先进技术在边疆落地生根。就像丁伟教授离开时说的:“病理技术没有捷径,却有温度。咱们一起把每个细节做扎实,老百姓的健康就多一份保障。”这便是援疆工作最动人的模样,不追求轰轰烈烈,只愿用点点滴滴的付出,让专业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健康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结出守护生命的丰硕果实。(新疆阿克苏一师医院宣传科:黄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