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一股强劲的清风,涤荡尘埃,重塑气象。这绝非一时之策,而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之举。基层作为党的执政根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化为自觉的关键战场。只有让这清风真正吹拂到每一个角落、浸润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田,才能筑牢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坚固堤坝,为民族复兴伟业夯筑最坚实的政治基石。
固本培元,于思想深处筑牢“防火墙”。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内化于心、融入血脉。组织部门当以思想引领为要,将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永恒主题,融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类主体班次、日常组织生活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入剖析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开展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唯有常念“紧箍咒”,常打“清醒剂”,方能引导广大党员从思想深处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将“要我遵守”转化为“我要坚守”,使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思想上的堤坝坚固了,歪风邪气便无机可乘。
动真碰硬,在实践一线锤炼“硬作风”。八项规定精神的威力,最终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真切感受中。基层是检验作风成效的试金石。必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对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滥发津补贴等顽瘴痼疾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大力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坚持开门搞整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作风之弊在群众监督的“聚光灯”下无处遁形。每一次对歪风的亮剑,都是对民心的一次凝聚。
长效长治,靠制度创新扎紧“铁笼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制度保障是关键支撑。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长效机制。要不断细化完善公务接待、办公用房、会议培训、经费管理等领域的配套制度,使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和“稻草人”现象。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察考核、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顶风违纪者“一票否决”。唯有制度严密、执行有力,方能形成强大震慑,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实践中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成为不可撼动的行为准则。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清风吹拂基层,是党心民心所向,更是强国复兴伟业的坚实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组织部门肩负着选贤任能、固本强基的重要职责,更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当好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施工队长”。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这清风正气在基层的沃土中深扎根须、枝繁叶茂,不断筑牢党长期执政的钢铁堤坝。唯有如此,方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