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三力”破题,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2025年07月23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赵春凯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当前,部分地区的基层工作仍面临创新动能不足、形式主义困扰和人才支撑乏力等现实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从“容错力”“实干力”“培育力”三个维度破题,真正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以“容错力”激发创新勇气,让探索者轻装上阵。创新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若缺乏对失败的包容,就容易导致干部陷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心态。应当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容错边界,对探索性失误与主观失职进行严格区分;建立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长周期评价体系,避免急功近利的考核导向;同时在社会层面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敢闯敢试成为基层工作的新风尚。只有当创新者卸下思想包袱,基层治理才能真正突破固有思维,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实干力”祛除形式主义,让基层回归服务本质。形式主义顽疾之所以久治难愈,究其根源,正如古人所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偏差与政绩观的异化是关键症结。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推动考核体系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大幅精简不必要的检查督查,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确保政策制定符合基层实际;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突出实绩标准,让那些真抓实干、群众认可的干部得到重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挤干工作中的“水分”,才能使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要求。


以“培育力”锻造人才梯队,让振兴更有后劲。当前基层普遍面临人才结构老化、专业能力不足等困境,亟需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言:“乡土社会的变迁需要新知识的输入,但更需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策略。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通过参与重点项目、处理复杂矛盾等方式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让基层工作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真正增强基层岗位的吸引力。只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队伍,才能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塑造和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当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实干精神蔚然成风、人才梯队不断完善之时,基层治理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更务实的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获得感。(赵春凯 聊城市东昌府区政府:赵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