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将逐步展开。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是巩固党在农村政权的有力抓手、筑牢乡村振兴组织根基的有力保障、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储备先行、调研先行、隐患先除,扎实做好村级换届“前半篇文章”,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政治引领,把牢换届工作“方向盘”。村“两委”换届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各地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建立“党委统筹、专班推进、三级包联”工作机制,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压实政治责任。例如,山西、内蒙古等地通过发放《换届纪律告知书》、开展“书记讲党课”等活动,将“一肩挑”“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等政策要求转化为群众语言,确保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只有把准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把关,才能选出政治过硬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严明纪律规矩,架起换届风气“高压线”。换届风气关系换届成败。各地创新“教育+监督+惩戒”立体化机制,山西开展“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钟长鸣》专题片;安徽建立信访举报“24小时快查快处”通道,对拉票贿选、干扰选举等行为“零容忍”,三年来查处违纪案件同比下降65.4%。特别是针对宗族势力干扰、黑恶势力渗透等风险点,河南郑州组建“换届督查组+法律顾问团”,对33个重点村开展“过筛式”排查,提前化解矛盾隐患127起,实现换届选举“零上访”“零舆情”。这种以铁的纪律护航换届的做法,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坚定决心。
聚焦实干导向,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换届不仅是人事更替,更是发展动能转换。各地紧扣乡村振兴需求,突出“双强双好”标准(政治素质强、服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发展实绩好),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如河南郑州市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对当选的“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给予20万元奖励,推动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5%;江西吉安推行“竞选承诺+实绩公示”制度,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48项民生实事纳入竞选承诺清单,接受群众全程监督。这种以实绩论英雄、以担当选干部的导向,推动新班子迅速进入“实干模式”,换届后3个月内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李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