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基层。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必须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方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社区虽小,却牵动万家灯火,关乎国泰民安,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同心同力构筑起坚固的战“疫”人民防线;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成为战斗堡垒,党员成为鲜红旗帜。唯有在社区工作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能以“红色引擎”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落稳落实,助力社区治理效能最大化,使人民群众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党建,锻造治理“主心骨”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在抗击疫情、决胜脱贫、污染防治、建设美丽家园等重大任务中,社区作用举足轻重,基层党组织则是凝聚社区治理合力的“红色引擎”。必须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汇聚各方力量。通过推动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家庭户覆盖社区楼栋,确保各类事务在党组织协调下得到有效化解。要着力激发党建“红色引擎”动能,使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引导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延伸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将党建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际效能。
二、育人才,共绘治理“同心圆”
汇百川以成江海,聚群力共谋发展。确保党中央政策制度在基层落地生根,人才支撑是关键。必须凝聚基层各类人才,方能有效动员基层群众,切实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畅通基层社会治理“大循环”。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企业骨干、普通群众皆是推进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需着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向社区集聚,携手构建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同心圆”。
三、优服务,凝聚治理“向心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服务成效须由群众评判,基层治理必须将优质服务作为最鲜明的底色。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方面要见微知著,精准察民情、解民忧;另一方面要务实创新,既扎实走好线下群众路线,也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与时俱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以实效赢民心、聚民力,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小社区承载大民生。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延伸至基层“毛细血管网”,必将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使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刘泽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