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至7月,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牵头,联合三所高校学子组成“小红花”青年实践团,响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发起的“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号召,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课程资源,远赴江西鄱阳、贵州普安、西藏萨嘎三地开展深度实践。团队构建“调研—授课—实践”闭环模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乡土,在生态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平方面取得实效。
厚植生态根基,守护绿水青山
实践首站扎根江西鄱阳。团队深入调研“十年禁渔”成效及“稻虾蟹共作”等绿色农业实践,积累本土案例。
在双港镇中心学校和下常小学开设“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水下生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课程,以本地实例阐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学生们通过互动环节,表达了守护家乡碧水蓝天的朴素愿望,提出环保倡议,并带动家人参与。
校长黄少华评价,此次活动有效引导少年儿童理解“守护湖泊就是守护未来”,将绿色种子厚植于心,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奠定基础。
创新乡土教学,助力山乡振兴
深入贵州普安县高棉乡。面对喀斯特地貌挑战及教育资源不足现状,团队因地制宜设计课程,结合实例讲解生态知识,运用方言辅助教学。学生们在“生物多样性”等课堂展现出强烈求知欲。课后实践任务有效促进了知识向行动转化,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与科学探索精神。
调研显示,尽管面临困难,高棉乡各民族和睦共处,文化交融互鉴,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图景。深厚的文化认同为构建“生态保护支撑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反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注入动力。
促进文化交融,共筑团结之基
七月抵西藏萨嘎县昌果乡。团队将文化交流、生态保护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走访村史馆,体悟文化认同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意义。
团队立足高原生态,打造特色课程,聚焦藏羚羊保护、草原利用。学生们自豪分享蕴含生态智慧的藏族传统经验;动手绘制生态关联图景;课后组建“环保小卫士”,用汉藏双语参与清洁,并通过实例理解“保护生态就是守护生计”的深刻内涵。村主任索朗德吉肯定课程为孩子们热爱家乡指明方向,让生态文明种子扎根,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春挺膺担当,谱写时代新篇
本次实践虽暂告段落,但“小红花”团队已与三地建立长期联系机制,确保成果长效化。这段征程是青年破解生态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探索,是青年响应号召“自找苦吃”、服务国家战略的写照。他们以青春之力让“各民族共同守护家园”理念深入人心,促进情感交融;着力推动生态教育与乡村经济联动,从鄱阳禁渔的生态经济账、黔山石漠化治理结合种植、高原草原保护促牧业的探索中,引导青少年认识生态资源价值,为培育绿色产业播下希望;他们通过尊重融入地方文化,运用本土案例教学,突破教育“单向输送”困境,促进东西部教育理念与实践互通互鉴,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用实际行动吹响“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号角,将绿色信念汇聚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磅礴力量。
项目背景介绍:
“Movers4Climate 绿色乡村青年行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于 2024 年共同发起,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局旗舰项目“赋能青年参与气候行动平台”(YECAP)在华的官方青年绿色乡村教育实践项目,旨在通过传授青年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知识,提高青年人气候素养,鼓励青年人通过支教的形式到乡村开展“绿色课堂”,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教育,关注乡村绿色发展,弥合乡村可持续发展教育鸿沟,确保不让任何一个青少年掉队。(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石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