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咸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及“百姓点检日”活动。截至目前,抽检1151批次食品,完成检验969批次,合格率达98.25%,结果全部公开。活动提升了透明度,促进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共治。基层治理敞开大门,百姓参与监督,食品安全变得更加实在。(7月22日 《中国市场监管报》)
群众成为食品安全的“监考官”。七月初“百姓点检日”上,一位老人为孩子点选了常吃零食,检测人员现场取样,三天后官网公示结果。这种“点哪查哪”的方式直接回应公众关切——菜场蔬菜、早餐油条、学校午餐,群众关心的就是检测重点。98.25%的合格率背后,是摊主自觉更新台账、餐馆后厨规范操作。活动推动了企业自律,治理也更加深入。
同时增强了治理透明度。过去存在检测不透明、结果难懂的问题。现在咸阳开放检测现场供公众观摩,社区公告栏清晰公示结果,市民扫码即可查询报告。专业检测变得可感可见,增进了信任。活动开展以来,参与监督的公众已超1万人次。
这一“全民盯安全”的模式带来变化:监管者转向“协作者”,百姓成为“行动者”,防线更牢固。其效果体现在:群众点单让检测更准,节约行政资源;企业自律减少了执法成本。
咸阳的实践说明,基层治理创新需要贴近实际。让百姓能指着货架说“查这个”,看着报告说“放心”,治理才算落地。各地推广时可注意:检测项目要易懂,如用“农药有无残留”代替专业术语;处置流程要可见,当场下架比文件更有力;参与渠道要便捷,如在菜场设点检箱、用短视频征集需求。
小小检测棒也能推进大治理。咸阳“你点我检”受欢迎,关键在于真正将选择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当治理能倾听百姓心声,食品安全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餐桌上的安心。期待更多地方能将检测车开到家门口,让每一份报告都体现民意,让每块“抽检合格”牌都代表无声的肯定。(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