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大批青年怀着建设乡村的热忱奔赴到基层的广阔天地。然而,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干部应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敢于挑战,勇于担当,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破解思想“水土不服”,筑牢信念之基。思想是行动的指引,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广大干部只有坚定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才能够真正融入乡村,用心、用情、用力在基层一线积极作为。“耶鲁村官”秦玥飞拒绝优渥待遇,扎根湖南贺家山村六年,将“小我”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我”之中;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回到广西百坭村任驻村书记,将走出大山的个人理想转化为“带乡亲们一起走出贫困”的使命。因此,年轻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加强党性修养,将农村建设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的广袤田野上书写绚丽篇章。
破解能力“水土不服”,锤炼本领之钢。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纷繁复杂,这对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青年干部唯有练就扎实的硬功夫,才能快速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有效地开展工作。广西大学生村官杨宁组织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开发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销售,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广大青年干部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了解农村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等,掌握农村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年轻干部应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虚心向领导、同事、群众请教,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破解作风“水土不服”,厚植为民之情。作风系于民心,行动诠释初心。“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戴草帽,穿胶鞋,手上全是老茧,裤脚上常粘着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青年干部要以此为榜样,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映照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与为民情怀。广大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清醒头脑,秉持务实作风,迈开步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地交流,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年轻干部既要向上生长,又要向下扎根,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能力、“清风两袖护民安”的作风投身到基层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用青春力量绘出璀璨夺目的乡村画卷。(莱西市院上镇人民政府:肖照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