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邵医专家李哲勇:跨越5000公里的仁心守护
2025年07月22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张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2年8月,一位来自杭州的医学博士踏上新疆阿拉尔的土地。他带着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先进技术与“患者至上”的理念,立志为边疆医疗事业注入新活力。三年间,他推动并参与完成全国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推动医院高分通过三甲复审、首次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B档,组建南疆首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他是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哲勇,一位用医术与情怀点亮边疆名院梦想的“健康守门人”。


01

微创技术破难题:

让患者不再跨越千里求医

“李医生,我的胆囊炎能治吗?”2023年,92岁的谢爷爷辗转多地求医无果,最终找到李哲勇。面对高龄、复杂的Mirrizi综合征,李哲勇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三天,老人顺利出院,十年腹痛终得解决。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技术突破:他推动引进南疆首台5G远程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5000公里超远程肝胆手术,患者转外就医率下降40.6%。


填补空白:三年里推动医院开展新技术180余项,包括全疆首例荧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兵团首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其中全国首例1项、全疆首例6项、兵团首例18项、填补南疆医疗技术空白14项。

640.jpg

精准医疗:推动兵团微创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推进医院机器人手术常态化,患者平均住院日从8.31天降至7.51天,手术并发症率下降43.13%。


“技术落地,患者受益才是关键。”李哲勇常这样说。一位维吾尔族大娘术后握着他的手流泪:“杭州专家来阿拉尔,是我们的福气!”


02

薪火相传育人才: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输血更要造血!”李哲勇深知,培养本土人才是边疆医疗长远发展的根基。


严师带徒:在临床工作中,他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普外科医师凡豫新回忆:“李院长连缝合角度都亲自示范,一台手术就是一场实战教学。”目前普外科在李哲勇的带领下,已可独立开展机器人肝胆、胃肠手术,腹腔镜半肝切除等复杂手术。


学术赋能:推动“邵医+”协同机制,推动医院选派245名骨干赴浙进修,牵头成立兵团微创外科专委会,成功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微创研讨会,吸引德国以及中亚等国家学员参与。


科研突破:从零起步,带领团队立项兵团重点项目4项,师市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篇,实现本土专家SCI论文“零的突破”。


长效纽带: 为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2025年,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正式成立“李哲勇博士工作站”。这一平台不仅是对他援疆贡献的肯定,更成为连接浙阿两地医疗技术交流的稳固桥梁。


如今,普外科团队已能独立开展复杂肝胆手术。年轻医生谌伟明感慨:“李院长把我们‘逼’成了多面手!”


03

推动医疗质控升级

助力边疆医院高质量发展

李哲勇带领医院全面质量控制办公室创办《医院质量与安全报表》,以数据驱动临床指标改进。成功申报兵团首个日间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制定《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推行《兵团日间医疗质控考核指标》及兵团日间手术病历模版,推动兵团日间医疗同质化管理,积极争取316个日间手术病种及15项放射治疗病种纳入医保报销,推动流程再造与质控闭环。他还引入智能监控平台,组织培训,助力阿拉尔医院在首次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B档,提升了边疆医疗质量。


05

智慧医疗拓边疆:

构建“空地一体”生命防线

在兵团卫健委的统筹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自2023年1月开始着手队伍组建、购置车辆、设备物资等硬件设备设施,建章立制。李哲勇作为常务副队长,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流程及信息化建设,2023年3月顺利通过兵团卫健委的现场评估验收,获批兵团紧急医学救援队,此后依托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举办多次培训及模拟实战演训活动,2024年9月19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专家组现场验收评估,并于2025年1月13日正式获批升级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640 (3).jpg

2024年12月19日,空客H-AC135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顺利交付我院;2月10日,医院获批兵团南疆航空医疗救援基地,由李哲勇副院长主导的“空中120”急救体系,以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为中心,覆盖南疆500公里半径区域,打造“1小时、2小时、3小时生命圈”,极大提高了救治及时性和老百姓救治体验感;通过实战检验并优化了救援流程,彰显出航空救援强大的应急救援效率。


06

大爱无疆践初心:

脚步丈量医者情怀

三年间,李哲勇的足迹遍布南北疆:


李哲勇带领邵医团队,深入阿克苏、和田、库尔勒、喀什等地区乡镇、团场,开展“邵医疆行—跨边疆 走基层 促融合”主题义诊活动16次,通过坐诊、上门走访入户、健康宣教等方式,服务群众超12000人次。托喀依乡的村民称他为“小院最可爱的杭州医生”。


紧急救援:组建的救援队参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救援20余次,挽救生命40余人。


从"杭州专家"到"阿拉尔的李医生",三年时光,李哲勇用仁心仁术书写了新时代的援疆故事。他带走的,是塔里木河畔的深情厚谊;留下的,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一套先进的医疗体系,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博士工作站,和各族群众对浙江医生的无限信任。即使援疆期满返回杭州,他仍将通过“李哲勇博士工作站”定期回到阿拉尔,继续为这片土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正如他在援疆日记中写道的:"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什么。"这份援疆情怀,将永远铭刻在天山南北,成为浙新两地情谊的最好见证。


如今,阿拉尔医院门急诊量增长21.24%,三甲复审高分通过,首次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B档,微创技术享誉南疆——这份答卷,正是他对初心最好的回答。(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