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2.5天弹性休假”已成为网络热词,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基层干部还处于“5+2”“白加黑”“年假一天未休”“休假就是换个地方办公”的现实状态,基层干部身心负担长期得不到缓解,正陷入“事务主义”“加班美学”怪圈,一步步内耗着基层干部干事激情、担事温情与成事热情。
休假制度在基层“空转”,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树得不正,将加班作为展示政绩的“花瓶”,热衷向上抬高“印象分”、体现“存在感”。有的领导为掩盖管理短板,以延长时间代替提高工作效率,将“5+2”“白加黑”标榜为务实肯干,通过牺牲基层干部休息时间为代价,博取自身的“政治生存空间”,使得基层干部加班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刚性”需要。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迎合上级喜好,体现“重视”,对上级意图过度解读、无限放大,小事当大事办,缓事当要事办,徒增干部负担。
解局破困需针对问题根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针对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之弊,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破除“唯上”心态与“痕迹”依赖,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对照检查,对漠视规定、变相侵占干部休息权,大搞“政绩工程”的,亮明纪律“高压线”,给“政绩冲动症”戴上“紧箍咒”。针对责任压力“单向传导”之弊,将基层干部职工休假落实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纳入对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增加干部职工自身评价,推动基层彻底摆脱“以加班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切实营造健康、高效的干事氛围。针对基层干部“无故加班”之弊,探索推行AB角或工作补位机制,确保休假时工作有人补位顺位;健全基层工作人员轮休及未休假补偿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落实休假制度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问责,树起干部“能休尽休”风向标,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中共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