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昨天反映的灌溉渠维修问题,今天就有人来修,人大代表这办事效率,我们老百姓是真满意。”7月的温宿县阿热勒镇,村民吐尼亚孜·吐孙看着正在维修水渠的施工队,脸上满是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正是阿热勒镇人大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1+3+N”履职体系的生动缩影。
“要让群众的诉求有人听、有人办、办得好,首先得让群众找得到门、见得到人。” 阿热勒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艾克然木·艾尔肯说。基于此,镇人大立足代表履职实际,构建起“1+3+N”工作体系,“1”即标准化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主阵地。
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一楼,“阿热勒镇人大代表联络总站”的标牌格外醒目,与7个行政村的村级人大代表联络分站共同形成“1+7”阵地网络,实现全镇16个行政村全覆盖。走进总站“人大代表履职窗口”前,每周一至周五轮值的代表信息清晰公示照片、联系方式、负责领域(如农业、社保、民生)一目了然,旁边的“诉求办理公示栏”里,23 件近期受理的群众诉求及进度逐项罗列,“托万克麦盖提村饮水管道维修”旁标注着“已办结”,“尤喀克麦盖提村医保报销指引”后写着“跟进中,责任人镇人大代表艾力亚斯·依麦尔”。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说,现在联络站就在镇上,代表每周坐班,咱进了门就能说上话。”刚填完诉求登记表的村民艾力·艾山说。代表们手中的“民情日记本”更是记录着民生温度:“麦麦提家新生儿上户口需出生证明”“养殖大户想了解防疫补贴政策”…… 每一条都标注着办理时限和责任人,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履职档案”。
“现场能解决的绝不拖延,需要协调的马上对接,这是我们对代表履职的基本要求。”镇人大主席团明确规定。在联络站人大代表的履职节奏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
针对村民反映的“灌溉放水不及时”问题,值班代表当场拨通镇水管站站长电话,以人大代表身份约定“次日联合查勘”,并在《代表履职台账》上注明“跟踪督办”;遇到“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查医保缴费记录”的诉求,代表不仅手把手教学,还同步记录下周边3户独居老人的需求,协调村“两委”纳入“代表定期上门服务清单”。
这种“代表首接登记+分类督办+限时反馈”的人大履职模式,让诉求办理跑出“加速度”。对政策咨询、邻里纠纷等简易事项,代表24小时内回应;对涉及部门协调的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由代表牵头召开“职能部门碰头会”;对重大事项,5个工作日内提交镇人大主席团,纳入季度监督议题。今年以来,全镇76名人大代表累计接待群众380余人次,受理诉求136件,办结率达92%,其中87%的诉求由代表直接督办解决,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
“1+3+N”体系中的“3”,是镇人大主导建立的三项融合机制,即矛盾化解联动调解、民意征集闭环、12345 政务监督嵌入融合机制,而“N”则是人大整合的村干部、乡贤、法律顾问、网络员、代表等多元力量,形成“专业人办专业事”的共治格局。
在联络站“矛盾调解室”,人大代表联合驻站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已化解宅基地纠纷、劳务工资等矛盾21起。针对一起土地承包纠纷,镇人大代表牵头,邀请司法所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乡贤做思想工作,15日内促成双方达成补充协议,这是“代表+专业力量”协同履职的典型案例。
为确保监督实效,联络站的“数字监督屏”实时显示 12345工单办理进度,镇人大每月抽取15%-20%的工单,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对超期办理、群众不满的事项,由人大主席团发送《监督整改通知书》。今年以来,已推动建立《工单办理超时预警机制》,全镇工单按期办结率从82%提升至96%。
从田间地头的“代表走访”到联络站里的“面对面接访”,从诉求登记的“全记录”到办理结果的“人大监督公示”,阿热勒镇人大通过“1+3+N”履职体系,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有了具体载体。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被人大代表认真对待,每一次办理都在人大监督下晒在阳光下,不仅化解了矛盾、凝聚了民心,更让“人民当家作主”从理念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民主力量。(通讯员:张娓娓、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