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把握好整治违规吃喝的“治”与“质”
2025年07月21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慈英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这项工作,重在把握“治”“质”二字。“治”是基础,要动真格、出重拳;“质”是要求,要讲方法、出效果。只有认清违规吃喝的政治危害,摒弃“一刀切”“运动式”的敷衍思维,深化源头治理、压缩违规吃喝空间,才能将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引向深入,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首要在“治”。学习教育期间,河南信阳、湖北黄梅等地连续发生违规聚餐饮酒致人死亡事件,性质极为严重,影响极为恶劣,教训极为惨痛。违规吃喝绝不是小事小节,一旦成风,势必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纠治违规吃喝顽瘴痼疾,首先要在“治”上下功夫,既要“正本清源治思想”,又要“有禁必止治行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领会法规文件中关于禁止违规吃喝的规定要求,自觉纠治“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认知,做到受警醒、知敬畏、守底线。要做到“知行合一”,对巡视巡察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吃喝问题要持“零容忍”态度,在严查、快办、细纠上“添把火”,对于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更是要顶格处罚,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让“纪律条文”切实变成真真切切的“行为戒尺”。


“治”只是手段,“质”才是关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党员干部“吃心”不改,将“餐桌”搬到“地下”,公开不吃暗地吃、本级不吃吃下级、不吃公款吃老板,导致违规吃喝久治不绝、沉疴未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整治违规吃喝,既要有轰轰烈烈的“治理”,更要有扎扎实实的“质量”。一方面,要织密监督网络,善用大数据比对、专项巡察、明察暗访等手段,精准识别“不吃公款吃老板”“转战隐蔽场所”等新动向新表现,坚决撕破违规吃喝的“隐身衣”。另一方面,要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剖析“饭局”背后的围猎逻辑、“酒杯”之中的人情陷阱,拓展认知边界,划清公私界限,做到“看其表、知其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治”理有分寸,“质量”才能有保障。前段时间,安徽农业商业银行两名客户经理因与客户在面馆就餐、由客户支付餐费,被通报批评并核减绩效3000元。“一碗面换来3000元罚款”,撕开了整治违规吃喝中“层层加码”的冰山一角。整治违规吃喝,用力过猛,频发“形式虚耗”,挫伤基层积极性;用力不足,容易“隔靴搔痒”,整治乱象成空谈。分寸之间,考验的是“治”的方法和尺度,唯有精准发力、张弛有度,“治理”才能出“质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心中立好“标尺”,清晰区分公务接待与违规吃喝的本质不同,避免“误伤”更不可“纵容”,确保整治工作实现靶向发力。心中有“标尺”,肩上更要有“责任”。要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履行好“一岗双责”,敢于对身边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动真碰硬,对影响正常履职、涉及利益勾连的违规吃喝行为及时举报,压缩违规吃喝的滋生空间,以“治”的智慧涵养护航政治生态,以“质”的实效涵养清朗政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