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07月1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高洪芹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争做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承中国底蕴基因,展现中国文化形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做好城市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视伦理道德的圣贤文化,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德力量。本土文化对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注重“文化标识”的重塑和“产业成长”的延续,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历史沿革、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以文化延续维系历史文脉,增强城市独特性和居民认同感。对古建筑、老街巷等实施分级保护,避免大拆大建,采用“微改造”方式修复风貌,保留历史肌理。要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将传统技艺、民俗故事等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如通过壁画、雕塑等形式展现城市记忆。


在打造国之重器中传播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播好中国文化既要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更要有具体的载体支撑。近年来,我们的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产品远销埃及、美国、印尼、老挝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我们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倡导中国技术标准,传播中国文化声音,把中国文化连同中国产品一起带给世界。比如,刷爆各大媒体的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2021年下线澜沧号高铁,融合了我国和老挝传统文化、民族审美等元素,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与老挝两国独有的文化之美。从大国重器“走出去”到文化价值“走出去”,才可以让世界各国更多地认识、理解和认同当代中国价值。


在创新文化作品中传播特色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只有探寻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彰显传统文化的好作品,才能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创新文化作品正以多元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传播新范式。从《长安三万里》以动画诗境再现盛唐气象,到《只此青绿》用舞蹈美学诠释《千里江山图》的东方意蕴;从《觉醒年代》以青春化叙事重塑红色记忆,到《三体》凭借硬核科幻实现中国文化“软出海”,这些作品既深植中华文化基因,又巧妙运用数字技术、跨媒介叙事等现代表达方式,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重要窗口。(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组织部:高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