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感悟德艺楷模之光 砥砺组工担当之志
2025年07月18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杨大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同志转达的勉励与问候,不仅是对一位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一次深刻的精神启迪。游本昌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于艺术沃土,其身上闪耀的品格光芒,恰是新时代组工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初心最鲜活的教材。他以其纯粹的艺术追求与深厚的人民情怀,矗立起一座值得党员干部深刻学习、虔诚对标的时代精神丰碑。


一、立根原在破岩中,理想信念重千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咏竹名句,映照着游本昌先生艺术生命中坚如磐石的信仰根基。从艺数十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舞台如何转换,他对人民文艺事业的赤诚热爱从未动摇,对塑造真善美艺术形象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这份历经岁月淘洗而愈发璀璨的坚定,正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政治灵魂。总书记深刻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组工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考验,唯有如游本昌先生般筑牢信仰之基,才能在迷雾中辨明方向,在风浪中站稳脚跟。组工干部肩负为党选贤任能的重任,更需锻造“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血脉,化作选人用人时明辨忠奸、激浊扬清的政治慧眼与行动自觉,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根基永固。


二、俯首甘为孺子牛,枝叶关情赤子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游本昌先生的艺术生命深深扎根于人民沃土。他塑造的济公等经典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对芸芸众生命运悲欢的深刻体察与深情演绎。其艺术实践生动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执行者,必须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尺。要走出机关、沉到一线,主动倾听“沾泥土”“带露珠”的基层心声,聚焦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在考察干部、制定政策时,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让组织工作成为连接党心民意的坚实桥梁,让党的温暖通过组工干部的扎实工作浸润到千家万户。


三、淡泊明志守初心,德艺双馨显纯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游本昌先生数十年艺术生涯,始终保持着难能可贵的清醒与淡泊。他远离浮华喧嚣,潜心于艺术精研与人格修为,其谦逊质朴、提携后进的风范,为世人树立了德艺双馨的典范。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这不仅是对文艺界的要求,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修身律己的谆谆教诲。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自身德行操守直接影响党的形象与公信力。必须如游本昌先生般常怀敬畏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恪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要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选人用人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以自身清正廉洁守护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净土形象。


游本昌先生以其毕生艺术实践所熔铸的理想信念之坚、为民情怀之深、道德情操之洁,为我们矗立起一座精神的灯塔。组工干部当以此为镜,深学细照、躬身笃行,将这份崇高精神内化为坚定信仰、外化为担当作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诗句所咏叹的奉献精神,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不朽注脚。唯有把游本昌先生身上体现的宝贵品质融入血脉、付诸实践,方能在为党育才、选贤任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组工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平原县委组织部: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