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瞭望未来中激励担当作为,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要筑牢忠诚之魂,永葆政治本色,在学史明志中激荡赤诚报国的初心回响。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史诗,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信仰宣言,深刻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当代干部的殷切期望和强大感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这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中汲取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将“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信念融入血脉灵魂。要常学抗战英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常思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的深沉家国情怀,在学习党史、抗战史中不断校准思想坐标,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转化为扎根基层的执着坚守和服务群众的炽热情怀。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重任,更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永远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永远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践行者,真正将“许党报国”的赤胆忠心,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自觉行动,激荡起薪火相传、矢志复兴的磅礴初心回响。
要厚植为民情怀,勇担时代之责,在躬身实干中激荡服务群众的担当回响。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认为要动员全国的老百姓,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伟大抗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深刻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永恒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争做民族的脊梁”,这同样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身处服务一线的基层干部的深情嘱托与时代号令——唯有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将“为民造福”的责任扛在肩头,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赖依靠的“主心骨”,才能在躬身实干中激荡起服务人民的深沉担当回响。基层天地广阔,事务千头万绪,每一项都连着民心,系着冷暖。我们要主动传承和弘扬抗战时期那种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党群、军民鱼水深情,自觉摒弃“官老爷”心态和“衙门”作风,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就业、住房等民生痛点难点,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积小胜为大胜,让群众从身边可感可知、实实在在的变化中,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政策的温度,真正将“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转化为写在广袤基层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激荡起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磅礴担当回响。
要锤炼过硬作风,永葆清廉本色,在严以修身中激荡风清气正的正气回响。抗战胜利的丰碑,不仅由无数先烈的鲜血与生命铸就,更闪耀着他们严守纪律、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崇高品格光辉。在物资极度匮乏、斗争环境极其残酷的岁月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是共产党人赢得民心、凝聚伟力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让清正廉洁成为融入骨髓的本色。新时代的征程绝非坦途,风险考验无处不在,基层干部身处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岗位虽平凡,责任却千钧;权力虽微末,影响却深远。作风是否过硬、自身是否清廉,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政策的落实和群众的获得感。激荡正气回响,必须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将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常以抗战时期共产党人“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和崇高风范为镜鉴,时刻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这把“戒尺”,检视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复杂的人情往来中,要划清“公与私”的界限,守住原则底线;在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面前,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站稳脚跟、筑牢堤坝。要主动向身边的清廉榜样看齐,学习他们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更要深刻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沉痛教训,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扣紧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真正将“清正廉洁”的庄严承诺,转化为浸润基层政治生态的涓涓清流,激荡起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磅礴正气回响。(山东省梁山县委组织部:李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