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山西考察时着重强调:“干事创业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用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信任。”言简意赅的话语为广大青年干部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青年干部应将总书记的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钉钉子精神融入自身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毅前行。
校准个人定位,找准“钉子”的落脚点。“找准位置”是钉钉子的首要前提,青年干部应将个人的奋斗坐标精准嵌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一方面要锚定为民服务的坐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应带着本子和笔,怀揣着真诚与热情,走到群众中间,认真记录民众的每一个诉求,建立详细的“民情台账”。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聚焦群众反映的痛难点问题,制定“问题树”清单,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另一方面要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深入研究本地党史,聚焦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组织“红色院落板凳会”等活动,邀请老党员在村史馆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锤炼持久韧劲,保持“钉锤”的节奏感。钉钉子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才能成功。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要破除短期思维的束缚,践行“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一是要建立长效落实机制。运用“量化目标闭环管理”的方法,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明确设定各项硬指标,实时同步项目进度,让每一项任务都从模糊变得清晰,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二是要锤炼坚韧的心理素质。学会设置阶段性激励机制和容错试错空间,将任务按照“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进行合理分解。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召开案例复盘会,既总结经验教训,又让自己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同时在任务开始时就制定多个预备方案,避免陷入“一条路走到死”的困境,增强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深化实践创新,提升“钉实”的精准度。钉钉子的关键在于“抓铁有痕”,青年干部要用双脚丈量民情,用数据彰显工作成效。在精准服务群众方面,对民生问题实施“三色管理”。对紧急事项 24 小时内做出响应;对发展事项在 72 小时内给予反馈;对建议事项纳入季度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同时要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创新服务方法。例如针对留守儿童群体,通过链接本地高校资源,开设“周末创客课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针对老年群体,制作“方言版医保指南”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医保政策。另外要强化数据赋能,建立“民生诉求数据库”。通过关键词抓取等技术手段,动态识别群众的高频需求和服务的薄弱环节。结合基层走访台账进行交叉验证,用数据为政策优化提供有力支撑,避免“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服务,真正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中共保康县委组织部 :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