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以正确政绩观争当“四有”组工干部
2025年07月17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张静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绝非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要求,而是关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的深远考量。组工干部肩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任,唯有以正确政绩观为引领,才能真正锤炼成为“有信念、有担当、有本领、有纪律”的“四有”组工干部,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


有信念,铸就政绩观之魂,深植“功成不必在我”胸怀。组织工作如同“春风化雨”,其成效往往隐于细微、显于长远,需经时间沉淀方能彰显其磅礴伟力。选拔一位德才兼备的干部,其推动发展的势能或需数年方能厚积薄发;建强一个村级堡垒,其引领振兴的宏图更需久久为功方能绘就。真正的政绩,必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潜绩”,而非转瞬即逝的“显绩”或华而不实的“盆景”。面对“显绩”的诱惑与浮躁的侵扰,组工干部尤需信念如磐,深刻领悟并笃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组织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尺,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形中积跬步,让生命的价值在默默奉献与历史积淀中绽放最深沉的光华。


有担当,挺立政绩观之骨,淬炼“敢为善为”锐气。正确的政绩观绝非明哲保身的“无为观”,而是崇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实干观”。它呼唤我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扛得住。在干部工作中,担当意味着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为事业举荐真正优秀的干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压力所屈;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担当体现为直面痛点堵点,敢于“啃硬骨头”、动真碰硬,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在人才工作中,担当要求勇于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为人才松绑赋能,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年轻干部更要警惕“佛系”“躺平”思想的侵蚀,要焕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组织交付的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极致、臻于至善,用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书写组工干部无愧于使命的合格答卷。


有本领,夯实政绩观之基,锤炼“精准施策”硬功。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极强,远非简单的“事务性”操作,追求高质量、经得起检验的政绩,必须要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为依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的核心要义,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潜心钻研干部选拔任用、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引育留用等各项业务,努力成为精通政策的“活字典”、熟悉情况的“百事通”。要练就识人察人的“火眼金睛”,提升精准考察、科学评价干部人才的过硬本领。唯有在学思践悟中不断砥砺“几把刷子”,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方能精准识别政绩的“含金量”,确保我们所创造的每一项工作成果都货真价实、根基深厚、历久弥新。


有纪律,筑牢政绩观之盾,恪守“清正廉洁”铁律。组工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往往成为被“围猎”的重点对象。年轻干部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将组织人事纪律、保密纪律、廉洁纪律等各项铁规禁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干部选拔、党员发展、评优评先等敏感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高于一切,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为“人情网”所扰、不为“利益链”所惑、不为“压力阀”所屈。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坚如磐石的定力,守护组织部门“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金字招牌,确保我们所创造的每一份政绩都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经得起阳光的曝晒和历史的检验。(阳谷县委组织部: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