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冰火两重天:1222万毕业生的就业突围战
2025年07月17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杨尧尧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峰值。然而智联招聘报告揭示,202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55.5%,硕博学历者offer获取率更跌至44.4%,首次低于本科生。当哈尔滨汽配厂为博士开出3500元月薪,当甘肃企业标注“研究生学历、2000元薪资”,学历贬值的警钟已震耳欲聋。


就业市场正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撕裂。一方面高端技术人才紧缺,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超百万,智驾工程师供需比仅0.38。深圳某新能源企业为AI工程师开出27K月薪,却因技能不匹配被迫延长招聘周期。另一方面传统文科专业陷入“1个岗位42人争抢”的困局,法学、美术学等专业连续五年登上“红牌预警”榜单。同时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断层,全国仅23%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导致68%企业抱怨应届生“技能脱节”。某光伏企业HR举着“月薪2万+”的牌子无人问津:“学生还在学淘汰的PERC技术,而我们需要懂HJT电池的!”


新一代求职者的选择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一方面考公狂热让73.1%毕业生涌向仅提供20%岗位的国央企,2025年国考341.6万人争夺4万个名额,报录比达77:1。另一方面贡献80%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仅吸引18%毕业生,即便深圳高级焊工月薪1.2万超过多数白领,仍难抵“进工厂不体面”的观念桎梏。


面对困局,多方力量正构建创新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出台政策跨区域搭桥,教育部“百县对百校”行动在昆明举办招聘会,18省600余家企业提供3万余岗位。二是高校微专业革命,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港口设备操作”等微专业,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工匠”双师制。三是加强能力招聘,长安汽车制定2026届校招计划,智能化领域招聘规模提升30%;黑龙江45所高校建成“就业创业服务站”,通过AI赋能实现岗位精准匹配。


学历膨胀的潮水终将退去,唯有能力的礁石能在就业寒冬中托起希望。当00后毕业生在社交媒体记录“从精致求职妆到防晒霜糊脸”的职场蜕变时,一场从“学历本位”向“技能本位”的迁徙已然开始——它不完美,却真实;它充满阵痛,却也孕育新生。(榕江县古州镇人民政府:杨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