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新疆库车市:古道烽燧间 触摸多民族共建的文明脉络
2025年07月17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王雪妮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站在克孜尔尕哈烽燧下,仿佛能看见古代戍边将士们携手守护丝路的身影。”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可欣望着历经千年风雨的夯土建筑,感慨不已。在“世界文化遗产一日游”线路中,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残垣断壁与克孜尔尕哈烽燧的雄伟身姿,成为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的鲜活教材。


在随行导游的讲解中,既有龟兹古国作为丝路枢纽时,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佛教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的历史,也有各民族工匠共同修建烽燧、守护边疆的故事:“这些遗址不是某一个民族的遗产,而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瑰宝。比如苏巴什佛寺,既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痕迹,也融入了中原建筑的技法,正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见证。”


行程尾声的库车大馕城,刚出炉的大馕麦香四溢。来自和田的游客艾力江·买买提与汉族同伴一起体验馕坑烤制,他笑着说:“大馕是新疆各民族都爱吃的美食,今天和朋友一起做,感觉就像一家人合作一样亲切。”舞台上,大型原创歌舞剧“杏花之约・丝路龟兹”焕新回归,多民族文化元素融为一体,观众在鼓乐激昂、舞步翩跹中沉浸式感受千年龟兹文脉。


 老城烟火里 品味多民族共居的和谐日常

 “老城的每一块砖都藏着故事。”土生土长的库车市民帕提古丽·艾则孜带着外地亲戚漫步热斯坦老街,指着巷口的馕铺、茶馆说,“这条街住了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好几个民族,大家一起做生意、过节日,早就像一家人了。”


 “库车老城一日游”线路中,团结大桥横跨库车河,连接起新城与老城,也象征着各民族的紧密相连。清代子城墙与现代古民居比邻而居,清城巷、龟兹小巷里非遗展演精彩不断,游客们一边拍照打卡,一边跟着舞蹈演员们时不时扭动身子。


“这些新疆小伙和姑娘的舞姿太优美了,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的笑容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湖南游客谭安香说。


在库车王府,讲解员讲述着清代库车王爷与各民族群众共同维护地方稳定的历史,让市民游客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传统源远流长。


 红色足迹中 传承多民族共筑的精神纽带

“林基路烈士不仅为库车的发展奉献了生命,更用行动践行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理念。”在林基路烈士纪念馆,来自浙江的游客陈洁认真看着展品介绍。“红色文化之旅”线路上,从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到依奇克里克采油基地旧址,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


在林基路大坝遗址前,导游讲述着当年各族群众携手修建水利工程的故事:“没有机械,大家就靠双手和扁担,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汗水浇灌出了这片绿洲。”市民张胜是土生土长的库车人,他带着孙子来参观时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各族先辈一起拼出来的,这个道理要让年轻人永远记住。”依奇克里克采油基地旧址里,锈迹斑斑的抽油机见证着上世纪石油工人的奋斗史,那是各族儿女一代代干出来的。


 山水与共间 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独库公路库车段一日游”中,阿格乡康村的民宿里,汉族游客与维吾尔族村民一起吃抓饭烤肉,尝香甜水果,享旅途见闻。村民热合曼·玉山说:“每年夏天,来的游客有汉族、回族、苗族、哈萨克族等等,大家就像亲戚朋友一样聊天,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从独库公路的壮美风光到龟兹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老城街巷的烟火气到红色遗址的精神力量,库车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边疆、守护中华文明、共创美好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串联起来。旅游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人们在欣赏库车美景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深深扎根在库车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必然与现实选择。


如今,行走在库车的山水之间、街巷之中,各族群众共居共乐、游客与当地人笑语相融的场景,正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库车市融媒体中心:王雪妮、克德尔娅·艾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