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受治理温度的"最近一米"。做好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捧出一颗真心、拿出一份真情、付出一片真意,才能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架起党群连心的"连心桥"。
基层工作要用心,于细微处见真章
基层事多繁杂,大到政策落实,小到邻里纠纷,看似琐碎却连着万家灯火。用心,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家长里短中读懂需求,在柴米油盐里发现问题。社区网格员为独居老人建立"爱心台账",记下谁爱吃软食、谁需要定期购药;驻村干部走遍全村地块,手绘"民情地图"标注每家每户的困难与期盼……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用心的注解。用心,意味着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家长里短"中倾听民声,在"田间地头"中体察民情,让决策更贴近实际,让服务更精准对路。
基层工作要用真,以实干赢得信任
基层群众最讲实在,最反感"花架子""表面功"。用真,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甩手掌柜",而是以实打实的行动解决问题。面对村民"喝水难",不是简单开个会、发个文,而是带着施工队实地勘探,凿井铺管直到清水入户;处理小区物业纠纷,不是敷衍调解、和稀泥,而是理清权责、跟踪到底,直到居民点头认可。真干,可能意味着要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但只有敢于较真碰硬,把承诺变成现实,把问题解决在当下,才能让群众看到诚意、感受到实效,从而凝聚起共建共治的合力。
基层工作要用情,于共情中聚合力
基层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用情,是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带着温度做工作。面对失地农民的焦虑,多一句"我懂你的难处",少一些"按规定来"的生硬;遇到留守儿童的孤单,多一点陪伴式的关怀,少一些程式化的慰问。这份情,不是刻意的"讨好",而是发自内心的共情——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体谅他们的急难愁盼。当干部的"真情"遇上群众的"热情",就能化解隔阂、消除矛盾,让基层治理从"单向推动"变成"双向奔赴"。
基层天地广阔,也考验重重。唯有以"心"为舵、以"真"为舟、以"情"为桨,才能在基层的沃土上扎下根、结出果,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