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坚持亲子阅读 共筑温馨成长路 --父母和孩子阅读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2025年07月16日   来源 : 清风网   作者:   周梓怡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每晚睡前,当灯光温柔地洒在摊开的绘本上,我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时光便如约而至。这短短半小时,像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任意门,既让孩子在故事里认识世界,也让我在陪伴中重新触摸童年的温度,更在一来一往的互动里,悄然织就了一张名为“理解”与“信任”的网。


孩子总爱用稚嫩的手指点着绘本上的插画,追着问“为什么小刺猬要把苹果扎在背上呀?”“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呢?”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常常让我措手不及。起初我总想着用“标准答案”回应,直到有一次,他指着《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大兔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对你的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亲子阅读的意义从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守护这份不被规则束缚的想象力。后来我学会了蹲下来,跟着他的思路在故事里“探险”——和她一起给小熊起新名字,想象大灰狼其实是想和小羊交朋友,甚至把家里的沙发当成故事里的山洞“躲猫猫”。当阅读变成一场充满创造力的游戏,孩子眼里的光,比任何绘本插画都要明亮。

屏幕截图 2025-07-16 200951.png

更让我惊喜的是,文字成了孩子表达情绪的“桥梁”。有次她因为玩具被抢走而哭闹,我拿起《菲菲生气了》,指着封面上那个气鼓鼓的小女孩说:“你看,菲菲生气的时候,就像一座要爆炸的火山呢。”她哭着点点头,忽然扑进我怀里:“妈妈,我现在也是小火山。”那天我们没有讲完整个故事,只是抱着她聊“火山什么时候会熄灭”,而从那以后,每当她情绪激动,都会主动找出这本书,用故事里的语言告诉我:“我现在像菲菲一样,需要去外面走走。”原来,故事里的共情,比说教更能教会孩子认识自己。


于我而言,亲子阅读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童年的遗憾与渴望。小时候总觉得父母的世界里只有柴米油盐,直到我为孩子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忽然想起爷爷曾用旧毛衣给我改小背心的温暖;读《爱心树》时,才读懂父母默默付出的“不求回报”。这些藏在文字里的感动,让我更懂得如何用耐心回应孩子的依赖,用温柔接纳她的不完美。


亲子阅读从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父母与孩子在故事里的“双向滋养”。我们一起在《小王子》里学会“用心去看”,在《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练习表达爱意,在《大卫,不可以》里理解规则与包容。那些在灯光下共读的夜晚,最终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底气,也会成为我记忆里最柔软的珍藏。(通讯员:周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