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小红花”暑期社会实践团紧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主题,推动乡村地区对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挖掘支教课程在地化素材,以乡村小学为支点,探索绿色乡村建设的青年实践路径。
小红花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大合照
上课前,为让环保课堂更贴合实际,精准掌握乡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绿色行动的认知情况,实践团西藏分队成员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与小礼品,走进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村社区。他们与孩子们亲切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完成问卷填写,收集到百余份有效反馈,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西藏分队与社区孩子见面合照
“藏羚羊为何需要守护?”“家乡的草原怎样才能保持碧绿?”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提问,互动踊跃。实践团成员将昌果村的草原生态、传统游牧智慧等本地元素融入课件,结合实例讲解可持续发展知识。当孩子们在课件中看到熟悉的雪山、牦牛时,眼中流露的亲切感让课堂氛围更为浓厚。这种“家门口的环保课”,让抽象的绿色理念扎根乡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守护家乡”的种子。
课程中社区孩子与成员互动
课后,实践团立即组织孩子们走进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废纸要扔进蓝色垃圾桶”,孩子们念叨着课堂所学的分类口诀,弯腰捡拾散落的垃圾。阳光下,孩子们在高原上行动,将纸屑、空瓶等分类投放至对应垃圾桶。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正汇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力量。
授课成员与社区孩子的环保行动
通过对西藏的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为昌果村的孩子们深化了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初见问卷时的懵懂好奇,到课堂上的踊跃互动,再到主动参与环保实践,昌果村的孩子们完成了对“绿色乡村青年行动”的认知转变。“小红花”实践团以社区为支点,通过“调研—授课—实践”的闭环模式,让环保理念从纸面落到实处。这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更体现了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待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或许会带着今日埋下的绿色信念,成为建设家乡的环保先锋,让这份绿色力量在雪域高原持续传递,助力西藏乡村环保事业发展,与各民族携手为家乡美好未来凝聚强大合力。(湖州师范学院: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