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加剧。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做好防汛工作,要以未雨绸缪的姿态,通过前期排查、台账建立、隐患整治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举措,筑牢乡村防汛安全网。
全面排查,摸清防汛隐患底数。防汛安全,排查现行,要充分整合村干部、网格员、公益岗等力量,对村级河道、水库、山塘、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摸排,不放过一处角落,不遗漏一个细节,力求精准掌握防汛安全隐患底数。
建立台账,实现隐患动态管理。在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防汛安全隐患台账至关重要。秉持“一隐患一档案”的原则,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详细记录隐患位置、类型、风险等级、责任主体等关键信息。同时,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隐患整改进度和整改结果。在台账中明确标注了村内低洼易涝区的具体位置,以及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管理无死角、无盲区。
整治隐患,消除防汛安全风险。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措施和时间节点。对于能立即整改的隐患,立行立改,如清理河道垃圾、疏通堵塞的排水管等;对于短期内无法完成整改的隐患,采取临时防范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值守,并加快推进整改工作。
宣传引导,提升防汛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汛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防汛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利用广播、宣传栏、村民微信群、鸣锣喊寨等多样化渠道,广泛宣传防汛安全知识、灾害预警信号、避险逃生方法等内容。组织开展防汛知识讲座,为村民讲解防汛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
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模拟暴雨、洪水等突发情况,检验和提升村级防汛应急处置能力。演练涵盖预警发布、人员转移、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等多个环节,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应急流程和各自职责。(贵州省榕江县水尾水族乡人民政府:吴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