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仍较突出,在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量农业人才流向城市,致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农产品品质下降,部分地区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
一、农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是发展环境较差。与城镇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成本高、收入低。二是社会环境制约。农村缺少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设施,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文化生活单调。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对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三是体制机制障碍。农业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自发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人才流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约为200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约占80%以上。然而,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却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11%左右,也就是说有9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这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防止农业人才流失的对策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吸引农业人才为目标,为各类农业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二要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使乡土人才队伍保持活力和创造力。
三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榕江县八开镇人民政府:杨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