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解放前的平村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各族人民深受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压迫剥削和土匪的烧杀抢掳,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平村老一辈回忆说:“在旧社会,平村是土匪的火把,兵匪的韭菜地,想烧就烧,想抢就抢。”
1949年,平村乡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革命旗帜,坚定革命信心,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轰轰烈烈的开展了那招渡战役。涌现出李树先、自有林等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那些为平村乡流血牺牲的战士,让我们过上如此富足的生活”平村乡老党员陈枝富微笑着说道。
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助力推进平村“红豆、红肉、红菌、红花生、红色革命老区”的“五红”事业。
“今年小红花生丰收了,种了2亩,亩产140公斤,按照市场价为16元/公斤的价格,我家今年可额外增加收入4480元”换良村团山组村民徐昌龙说道。
2021年,临翔区平村乡共种植小红花生1205亩,比2020年增加了42亩,其中平村村354亩、忙丫村61亩、永平村453亩、换良村205亩、那玉村132亩,亩产预计可达140公斤左右,总产可达16.87吨,当前市场价约为16元/公斤,预计可实现总收益269.92万元以上。
“欢迎大家订购红肉,新鲜的红肉”临翔区特敬您农庄老板娘杨昊的微信圈、朋友圈被红肉“炸开了花”。
平村自古就有吃红肉的习俗。新鲜现煮的小猪蹄被染成了鲜艳的红色,吃着清脆有弹性,不断刺激着食客们的味蕾。
“今年大红菌出了很多,我们把红菌收集起来,烤干卖给收菌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3万元,我们的‘菜单’中,也少不了最有名的一道菜,那就是‘大红菌煮鸡’”永平村猴子箐组村民罗万菊边跳舞边说道。
平村大红菌是一种野生名贵的食用菌,市场价格很高。每到夏、秋多雨季节,在平村乡范围内的林地中都能见到它的影子,采收红菇后,及时进行晒干或烘干,待红菇干燥后装入密封的塑料袋进行保存出售。
“妹子,细花根已经给你寄上去了,你记得查收一下。”换良村长梁子组徐永兵乐呵呵地说道。
徐永兵是平村乡尝试种植细花根的“第一人”。不等、不靠、不要的他,天天在自家地里琢磨和研究细花根种植技术,如今每隔2年就能开挖一大批细花根药材,按照100元/公斤,亩产500公斤左右,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还能出售细花根小苗,免费提供种植技术还能获得不错的收入,钱袋子越来越鼓。今年秋分更是大丰收,地里结满了细花根果子,地里窜满了根茎,满眼都是未来2年后更多的细花根苗和细花根药材。
“我家的产业除了甘蔗,还有香蕉,香蕉有3亩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卖,每年有1万多元收入。我还养了鱼,上万条,10元/市斤,每年收入也是3万多元,大家也可以到我家地里采摘香蕉,也可以到鱼塘钓鱼,环保又好吃,有趣又好玩,欢迎大家来订购”换良村长梁子组徐永顺一边介绍自家产业,一边宣传自家产业,忙得不亦乐乎。
稻田翻浪,稻穗被压弯了腰,平村大寨组的村民们正在稻田里收割稻谷,你把稻穗割来,我把稻谷翻打,男男女女有说有笑,一起团结协作,把金灿灿的稻谷尽收袋中。
2021年,平村乡平村村大寨片区预计种植水稻600余亩,按照亩产650公斤,4元/公斤计算,平村乡大寨片区水稻种植收入预计增加156万余元。
平村乡从过去的民不聊生,到现在的民族文化荟萃之地、森林资源富集之地、林下产品重要生产之地、蔗糖原料种植基地、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为平村乡各项事业发展锦上添花,助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临翔区平村乡:吴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