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为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最大化激发出不可移动文物的旅游价值,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平村乡坚持“一物一登记、一物一警示、一物一界定、一物一职责”保护不可移动文物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一物一登记”,明晰不可移动文物的“权责”。配合区文化旅游局完成平村乡辖区9个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公布、备案工作。详细登记和公布好9个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名称、单位级别、单位类型 、年代、附属类型、所有权、详细地址、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公布文件号、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及电话、安全管理人员及电话等。
坚持“一物一警示”,发挥不可移动文物的“作用”。距离9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距离20米处,悬挂“您已进入文物保护范围”的温馨提示,进一步警告进入保护范围的人员做好防火及安全准备工作,对游人也起到了帮助、规范、劝阻、预防、教育等功能。古典的设计图案也起到了美化环境,增强文物观观意境,提升不可移动文物品位的作用。不断吸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单位和个人莅临平村乡,助推乡村旅游业、特色饮食业、特别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发展。
坚持“一物一界定”,划清不可移动文物的“范围”。配合区文化旅游局完成平村乡辖区9个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界定,形成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中心点,最大限度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蜘蛛网”保护格局,让9个不可移动文物免遭“有意”的人带去“恶意”的破坏。特别是对李树先和王克仁的烈士墓,划清保护范围的同时,安装保护桩和链条,让革命遗物更加安全。
坚持“一物一职责”,护好不可移动文物的“周全”。通过网格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组织召开乡党委会、干部职工大会、周一例会、群众会等多渠道开展法律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爱护文物、珍惜文物的意识。全面加强文物建筑的监管力度,对破坏文物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每月抽一天对9个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养、修缮和日常的巡查,落实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管理措施,发现危及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险情时,立即采取保护措施逐级上报,未发现安全险情也上报相关报表和照片,做到文物保护常严常在形成常态。同时,完成平村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与文物所在村民委员会文物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形成展示牌悬挂在9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周围。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平村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区关于文物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一”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守住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从而维护好国家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福祉。(平村彝族傣族乡:吴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