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施工项目现场人声鼎沸,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标语异常醒目,一排排《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条例》宣传展板前站满了手持宣传材料的施工工人,广播里持续播放着《条例》释义内容……这是呼和浩特市开展《条例》颁布一周年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的场景之一。自《条例》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落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全面启动《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党史明理,学史力行,党建+根治欠薪助力农民工保‘酬’护‘薪’”活动,竭尽全力攻克堵点痛点,多举措助力农民工保“酬”护“薪”。
多途径培训 筑牢《条例》根基
呼和浩特市注重《条例》培训学习。一是领导干部领学。市根治办集中19家成员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集中开展10天的《条例》网络视频培训会,培训218人次。二是多方式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学习、授课辅导、研讨交流、案例解析等培训6次,培训780人次。三是培训进企业。面向建筑领域在建项目管理人员、劳资专管员开展《条例》培训,参加企业300多家600多人次。并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呼和浩特市建设工程领域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填写规范》《企业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义务告知书》《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等资料13000余份(册)。四是走出去取经。抽调市人社、市住建等8部门人员外出培训《条例》,成为小教员、小专家,开展单位培训活动。组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赴外省和区内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借鉴学习运用《条例》治欠的经验做法。
多渠道宣传提升《条例》热度
呼和浩特市注重加强《条例》宣传。一是开展《条例》颁布一周年宣传启动仪式。今年5月18日,在新城区某施工现场开展了《条例》颁布一周年宣传启动仪式,张贴宣传标语30余幅,制作宣传展板20余块,印发《条例》宣传资料15种7000余份。会上表彰了该项目施工单位,将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摆上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支部议事必议农民工工资支付、每月至少研究一次农民工工资,每月定期公示农民工工资支付“党管农民工工资”的经验做法。开展了《条例》宣传有奖竞赛,对现场农民工以问答方式进行提问,并发放纪念品,与农民工互动解答各类问题。二是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先后4次在城区街道、居民社区、建筑工地通过发放资料、张贴画报、悬挂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在《北方新报》做了专题报道。同时通过“青城人社”、“12333”、“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推送信息,并向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用工单位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三是开展六项法规进工地活动。将《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制作成小册子,深入建筑工地进行发放。四是开展送法进工地活动。今年4月,联合市司法局进入和林格尔内蒙古师大附中音乐楼项目施工现场开展了“送法到工地”活动,为农民工讲解“如何正确维护自身权益”,并宣讲《条例》。五是开展“十个一”活动。积极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固定一个宣传《条例》专栏,接受一次媒体以案说法专访,开展一次大型展板宣讲,一次视频宣传活动,在市治欠办和社区等地设立一个宣传阵地,制作宣传短片一部,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展一次宣传活动,现场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活动一次。
多部门规范发挥《条例》效能
按照《条例》要求,呼和浩特市先后对234个在建工程项目规范了“一金五制”的标准。与399个施工单位签订了“四方协议”,征缴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保证保函。联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开展了4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专项执法检查。去年年底,先后开展了根治欠薪“冬季百日攻坚行动”和“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运用《条例》对10家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及责任人纳入失信“黑名单”,开展联合惩戒。立案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6件,为283名农民工讨薪459.16万元,查办网上各类平台转办欠薪问题线索2400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7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为150多名农民工讨薪184.12万元。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将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融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中,积极把“党建+根治欠薪”活动引向深入。(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