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拜城县人民医院:秦曼曼)为真正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向深入,拜城县人民医院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紧密配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县委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联谊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两年以来,医院职工充分发挥自身医疗优势,深入基层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融情活动,医院干部职工俯下身子,深入基层,用心用情,营造了浓厚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环境;形成了“人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续写了一幕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感人故事。
送医送药送温暖
“之前我家里的小药箱备了一些感冒药,消炎药等药片,通过亲戚的宣讲,我明白了大多数家庭都备有日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像我这种患有高血压的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庭,更是需要长期服药,所以家庭小药箱必不可少,家里准备一些常用药很有必要,但光有药品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安全用药。真是小小药箱藏着巨大的宝藏!”刚和下沉亲戚一起参加完“双联户”学习的吐尼亚孜汗·艾尔米亚笑着说。
吐尼亚孜汗·艾尔米亚是拜城县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6)村3组的村民,由于患有妇科疾病和高血压,长期处于病痛状态,家里就她和丈夫两个人,这给本来生活拮据的家庭无疑是雪上添霜。2018年年初,在结对亲戚张伟伟的帮助下,她和丈夫买提尼亚孜·艾力一同来到拜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了合理的治疗,在这期间,结对亲戚张伟伟跑前忙后,不仅包揽了两个人的日常生活费用,还为吐尼亚孜汗·艾尔米亚办理了慢性病。出院后,吐尼亚孜汗·艾尔米亚逢人就说:“党和国家不仅为我们送上了好政策,还给我们贴心的好亲戚”!
2019年7月25日,对于艾孜买提·艾尔肯一家人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帕提古丽·阿不力孜妈妈拿着艾孜买提·艾尔肯的入学通知书跑到村委会高兴地对第一书记罗真理讲:“罗书记,录取了,真的录取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帕提古丽妈妈的眼眶。
帕提古丽·阿不力孜和丈夫艾尔肯·艾买提是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村出名的“勤劳户”,靠经营一家综合商店供养着两个孩子的上学。其中艾孜买提·艾尔肯是长子,五年前他成功考取了上海的一所内高班,小儿子吾提克尔·艾尔肯今年上了初中,也不负众望成绩名列前茅,谈到哥哥艾孜买提·艾尔肯,小小年纪的吾提克尔·艾尔肯总是胸有成竹的说:“将来我要比我哥哥还要厉害,我要当一名成功的工程师!”。为了供养两个孩子的上学,帕提古丽·阿不力孜受尽了苦头,她经常和丈夫一起肩上扛着重活,谈到两个儿子,帕提古丽·阿不力孜总是既高兴又忧心匆匆,高兴地是两个儿子非常懂事又乖巧,忧心匆匆的是将来孩子在内地上学,昂贵的经费可难道了她。懂事的艾孜买提·艾尔肯看出了父母的心思,多次跟母亲商量要求退学,要早点工作赚钱。每当想起远在上海的儿子,帕提古丽·阿不力孜总是眼里充满了泪花,也给了她无穷的动力。
“我要一定要供儿子上大学,多苦多累我和他爸都无怨无悔,他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不辜负我们一家人的辛苦”。2017年7月,拜城县人民医院“白衣天使宣讲团”走进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村,利用学生暑期返乡期间举办“为梦想插上翅膀”系列教育专题宣讲活动,在宣讲堂上,帕提古丽·阿不力孜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村民为她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为她的决心,更为她的勇敢。为了打消儿子艾孜买提·艾尔肯心里的顾虑,“白衣天使宣讲团”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宣讲了《自治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高校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政策》等教育惠民政策。艾孜买提·艾尔肯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关注,“白衣天使宣讲团”团长阿孜古丽·艾买提也成了家里的常客,阿孜古丽·艾买提总要到帕提古丽·阿不力孜的商店和家里做一做,聊一聊,看看最近家里生产生活情况,竭尽全力的去帮助这个有梦想的家庭。
艾孜买提·艾尔肯如愿被自己梦寐以求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在这座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冰城明珠里,从此播种了一颗维吾尔族少年逐梦的种子。8月20日,在“白衣天使宣讲团”团长阿孜古丽·艾买提的帮助下,艾孜买提·艾尔肯申请办理了自己的助学贷款。那一天,艾孜买提·艾尔肯悄悄的对团长阿孜古丽·艾买提说:“阿孜古丽姐姐,回去别忘了替我感谢帮助过我的白衣天使,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她们的期望”。
倾情帮扶洒真情
“真的感谢我的好女儿,要不是她,我这病只会越来越严重。”阿布达克·尕依提激动地说。马玉萍初次与亲戚接触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阿布达克·尕依提的家庭情况较为特殊,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阿布达克·尕依提多年前因患帕金森综合症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每年的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两家人都会在马玉萍家一起做饭,一起分享,一起度过,看着两家的父母带小孩子,看着“两个母亲”的笑脸,马玉萍心里满满的知足,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农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时节,偶然的一次机会,马玉萍从亲戚阿布达克·尕依提的邻居处得知因为家庭困难,亲戚迟迟没有钱买种子,有几亩地尚未播种,就立即打电话询问此事,在马玉萍的一再追问下,母亲祖热木才吞吞吐吐的说确实遇到了困难。“为啥不告诉我呢?”马玉萍着急的问,“我和你阿布达克爸爸觉得你帮我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麻烦你,你不容易,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马玉萍当时既感动又难过,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自己的维吾尔族爸爸和妈妈。第二天,马玉萍驱车赶到40公里外的亲戚家,和祖热木妈妈一起到巴扎买了播种需要的种子。“祖热木妈妈,春天播种了希望,秋天才能收获梦想。”祖热汗阿姨紧紧抱着马玉萍,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花,久久不能释怀。
今年5月,当马玉萍再次来到亲戚家时,眼前的一幕让她大吃一惊,阿布达克爸爸已经无法走路,连自己吃饭都特别困难,虽然天气已经变暖,但新疆的早上还是比较冷的,因为穿了鞋无法走路,阿布达克·尕依提只好光着脚,驼着背,拄着拐杖,艰难的挪动着笨重的身子,那一刻马玉萍的眼泪夺眶而出,“为什么只是一个月没有见面,就变的这么严重了,打电话时怎么也没告诉我”马玉萍向祖热汗妈妈询问着病情。“因为你阿布达克爸爸经常吃的那个药最近买不上,所以病情加重了”。马玉萍立联系了远在疆外的同学,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一千多块钱,为阿布达克·尕依提购买了一年的药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经过三个月的巩固治疗,当8月份马玉萍去看望他们时,推开门,就看到阿布达克·尕依提拄着拐杖在喂鸡,虽然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已经能基本生活自理,还能帮祖热木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我又带来的药特别开心,这次我给爸爸妈妈带来了洗脸洗脚盆、牙刷、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她们一进门看到我就紧紧的抱住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感觉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就挺开心的”马玉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治区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拜城县人民医院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医疗优势,从农牧民关心的日常小事着手,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融入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帮扶解困。截至目前为止,先后组织援疆医疗专家、医院医疗骨干赴驻村点开展慰问调研、健康讲座、义诊等联谊活动24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00余件,帮助结对亲戚解决住院就诊治疗120余件,解决了一批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使各族干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彼此。
凝心聚力促发展
每逢赛里木镇的巴扎,有这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经常光顾他们的帽子店,不乏对他们的生意竖起大拇指,对于他们的帽子赞不绝口,帽子质量非常好,款式也比较丰富,“他们”就是陈荣丽和他的亲戚沙迪克·艾沙。
沙迪克·艾沙是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村2组的一名村民,他和妻子以卖帽子生意为生,收益忽高忽低,不太稳定。自“民族团结一家亲”开展以来,沙迪克·艾沙有了自己的亲戚,“沙迪克哥,明天我和您一起到巴扎去,帮您吆喝去,顺便呀,我也看看您的生意,取取经,学学艺!”陈荣丽笑着对沙迪克·艾沙说,一席话笑的大家合不拢嘴。
自打那次之后,每逢去亲戚家,陈荣丽总是选择在每周六,因为她心里明白周六是赛里木镇的巴扎天,沙迪克·艾沙一半的收入主要是取决于当天的出售数量。每次下沉住户,陈荣丽总是和亲戚沙迪克·艾沙一早起来简单的吃过早餐,在院子里面把当天出售的货物全部绑在车上,然后一起到巴扎上摆摊、卖货。
“我这个亲戚生意做得好,人还聪明,教我学习捆绑式营销,自打她来了以后,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从单一的商品现在发展到卖电磁炉等十几种商品。”提到这些,沙迪克·艾沙总是充满了希望。
原来这些都得益于陈荣丽的精心指导,出过几次摊儿之后,陈荣丽开始琢磨怎么能使亲戚的生意越做越好,怎么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这个想法可难倒了门外汉。陈荣丽通过网上学习营销方式,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选择了捆绑式营销模式,即把几个没有太大关系的产品联系到一起,进行统一的网络营销,利用产品各自的优势,带动另外一种或几种商品的销售,以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陈荣丽和亲戚沙迪克·艾沙像往常一样出摊、摆货。令他们惊喜的是,当天捆绑销售的商品所剩无几,这令沙迪克·艾沙充满了信心,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现在沙迪克·艾沙的摊位从原来的单一商品发展到十几种商品,收益翻了一番,从原来的每月1200元增加到3000元左右,来购买商品的人群也络绎不绝,大家都想请教他做生意的秘诀,现在沙迪克·艾沙逢人就说:“我的亲戚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