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蓬勃向上、意气风发的有生力量,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急需的新鲜血液,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末端、落到实处,在大有可为的基层历练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淬炼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真金”,擘画乡村振兴壮美“青春画卷”。
建好“充电补能”站,提灯引路、伏低身子,破解“水土不服”难题。基层是直接联系群众的精神末梢,年轻干部的思路和活力往往会给基层带来新突破。但联系实际,年轻干部首先面临的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书本学到的知识难解基层实际工作的“扣结”,个人有限的生活经验难与基层工作所需技能紧密契合。一方面,基层机关要探索导师“传帮带”模式,通过党政领导班子与年轻干部“结对”护航、交心交谈,及时掌握情况、排忧解难,提灯引路、传承薪火,以真情关爱帮助年轻干部“蓄能充电”,更好适应基层的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广大年轻干部要时刻明晰“我是谁”,以归零空杯心态走入基层,读“有字之书”的同时也要学“无字之书”,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富民强村新愿景。
勇当“沉入水中”石,砸出水花、解决实事,破解“水中浮萍”难题。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无论是山东淄博红叶柿岩项目,还是上海奉贤李瑶村的低成本整村改造,一串串改革发展的丰硕果实缀满枝头,一个个幸福和美的场景滚动播放。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广大年轻干部要运用好“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机制,既要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思维,也要跳出旧思维,不断推进思想、能力实践“新质化”,做新质生产力发展战道路中的“探路者”,不断探索新时期助农增收新模式,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新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面貌。
筑牢“防腐拒变”网,坚定信念、清正廉洁,破解“思想滑坡”难题。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始终在基层恪尽职守、担当奉献,积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广大基层年轻干部要严格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意义和作用,感悟百年党史,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铭记“志从淡泊来,节在肥甘丧”的道理,永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本色,在学思践悟中系好人生中第一粒扣子。(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凤凰街道: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