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领导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努力破解好流动党员组织覆盖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让流动党员成为新时代的“流动红旗”。
加强日常沟通联系,破解“组织难覆盖”问题,让流动党员“流”而有联。流动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党组织难以有效覆盖。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日常沟通联系。坚持把“找上门”和“上门找”相结合,以入户访、假期访、微信访等形式主动联络,了解其基本情况、流动时间、流动去向、从事行业等信息,建全流动党员动态清单,确保管理到边。建立“党支部+流动党员”结对联系服务机制,以党支部班子成员为主体,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全方位掌握其思想、工作动态,及时收集流动党员在求职就业、返乡创业、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流动党员在外也能享受到“家门口式”的同等服务,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联。
创新教育培养方式,破解“教育难跟上”问题,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流动党员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往往难以参加原党组织的活动和学习。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在教育培养上出新招。线上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定期转载有关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等内容,让流动党员“随时充电”;线下紧抓周末、节假日“归巢”时机,以“假日课堂”“节日党校”等活动为载体,邀请党校专家老师集中授课,为流动党员“高能充电”。同时,结合流动党员职业特点、兴趣爱好和工作实际,量身定制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实践大练兵”“技能擂台赛”等活动,提高趣味性和参与度,切实提升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学。
搭好干事创业舞台,破解“作用难发挥”问题,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流动党员虽身处异地,但身份和使命不会随之改变。流入地可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在异地也能“有家有为”,邀请参与当地安全检查、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为流入地发展添砖加瓦。流出地可建立在外流动党员“智囊团”“人才库”,定期组织开展云端座谈,为家乡发展谋良策、出实招;要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思想、有能力的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发展,投身家乡事业建设。同时,还应通过评树榜样、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主动亮明身份,自觉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为。(中共青州市委组织部:巢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