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化,乡村作为其基本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助于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本国的特色文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抓堡垒建设强功能。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周例会、“三会一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认真学习2022年国发2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等相关文件精神等并加强落实;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充分利用“寨管委”“院坝协商”“榕易谈”等平台,第一时间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推动各级相关会议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永葆为民初心。不断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抓人才培养强潜能。一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坚持产业帮扶,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本土产业,充分落实好“三个尊重”,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落实好产业帮扶,不断推进稳岗就业,守好民生底线;二是扎实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乡村发展、人才先行”,始终将全村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动员群众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动员群众30余人参与学历提升教育,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招聘会,不断培养村有村级后备力量。
抓集体经济强动能。一是管护好现有产业。坚持“发展一片,见效一片”的工作思路,将产业管护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持续宣传动员群众,做好各类产业管护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按照农户与合作社共同出资、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方式,通过“合作资+农户”模式,不断摸索新产业,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抓乡村治理强效能。一是全力争取帮扶资金。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建设好各类基层公共服务阵地,着力提升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水平;重视教育帮扶成效,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良好学风、村风的形成,推动践行文明新风、团结和谐发展。二是强化乡村治理。依托“寨管委”“院坝协商”等基层治理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推行“划片包干、每周两扫”清洁制度,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环境三包”责任书。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六项工作”,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贵州省榕江县水尾水族乡人民政府: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