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
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给中国创造带来信心,使中国的更多高端制造走出国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先行的窗口深圳、珠海更是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以点带面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发展的背后火车头就是科技的拉动,科技作为坚强的后盾。
唯有高标准、严要求方能与国际接轨。想走在前列,必须立足于国际标准,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地质、气候、人流等客观因素综合考量,方能满足需求,赢得客户。此次签约列车为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包括20辆高速动车组,***运营时速200公里。这次签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根据欧洲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和欧洲技术标准,以及匈塞铁路具体需求,为匈塞铁路量身打造的电动车组,具有更智能、更环保、更舒适等特点,依据欧洲行业标准,这也是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重在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没有资金投入,空谈口号,犹如无源之水。创新性的产品就是上层建筑,而牢固的建筑需要扎实的经济基础,将资金投入在关键要点之处。科技的研究,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夜以继日的坚持。科研设备动辄上亿,没有国家专项资金,个人难以维持。国家也积极鼓励小企业参与到创新性研究中来,共同推动祖国的发展,可是小微企业因资金不足,自身生存能力尚缺,或难以坚持,或小打小闹,难以形成走向世界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仍需培养人才,提升科研实力。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得基础,当前我国在人才培养上规模巨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培养高精尖端人才上具有的成绩斐然,成为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祖国的的中坚力量。出生于云南宣威的刘静,是位生物传热学专家,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1996 年刘静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创建了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得威廉伯格奖,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我们始终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资金倾斜,人人追求奋进,更多的中国“智造”一定能受到世界欢迎,立足于世界激烈竞争之林。(古州镇人民政府:李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