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张蔚萍教授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序言
时间 :   2023-02-16 14:2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方兴未艾,社会科学同仁正在积极为强党强国做出积极贡献。张蔚萍教授就是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奋斗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华文明研究领域的典型代表。
 
读其书首先要知其人。张蔚萍教授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秦岭山区北麓寺峪口村,中共党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肄业于西北政法大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先后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校等中央机关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还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和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2年10月,他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蔚萍教授研究兴趣广泛、视野广阔、著作丰富。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就从事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与科学研究,校内外讲课有数千课时,培养了众多学术带头人和厅局级、省部级干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在职研究生有几十位;在科研方面出版著作43部,代表性著作有《思想政治工作概论》、《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史》、《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研究》等,本人写作1100多万字;主编《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21册,约4620万字;主编《党委书记工作大典》、《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大典》和《党务工作全书》等大型文献性工具书29部,本人写作180多万字。多部著作获多种奖项,其中《毛泽东建党学说史》上下册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党建读物一等奖。近年被中央党校老干部局评选为中央党校优秀共产党员。
 
张蔚萍教授退休前后,潜心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在全国各地演讲、授课千余次,继续发挥余热,不仅主编了《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本系列教材,约100万字;同时还主编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型文献性工具书十册,约1000多万字。他及时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并使用网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和大趋势,于2008年创建了《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亲自担任总编; 2014年,他还编写出版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一书。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为党务工作者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既是理论家又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和演说家。
 
步入耄耋之年,他克服多种疾病的袭扰不仅研究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而且还研究《黄帝内经》和《黄帝四经》,研究佛学、道学和儒家学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在研究和讲述《黄帝内经》时,归纳了中医和养生之道;在研讲《黄帝四经》时,阐述了黄帝道学和治国理政学说及对执政党的影响;在研讲儒释道学说时,阐述这些学说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意义,受到了党政领导和广大学者的好评。张教授研究和讲授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士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而奋斗。建党100周年前夕,他编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新课题研究》,引导读者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直到2021年他还研究出版了《中华文明与湖湘文化研究》。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忠党爱国,被称为红色理论泰斗,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总结张蔚萍教授学术思想的意义还在于鼓励后人一道前进。编写这本书对他的生平进行总结,不仅是对这位理论家的成就进行客观评价,更重要的是激励后人向张教授学习,忠党爱国不断奋斗。2016年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张蔚萍教授著作《历经沧桑勤思考——我的成长与教研创新》,中央组织部老部长张全景在撰写的序言中就评价到“张蔚萍教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辛勤思考,因而能随着时代而不断前进”。张教授回忆起求学成长过程认为:一生的求学精神主要有三个信念:一是传承我家两位烈士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二是怀着改变山区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三是建国后经济政治翻身后必须文化翻身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在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支持下,特别是在这三个信念的支撑下,经过持之以恒长达80多年的努力奋斗,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形成了爱党爱国爱民的学术思想体系,对党的理论研究事业勤耕不辍,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
 
总结张蔚萍教授学术生平,编辑本书取得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一个方面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创新性成就。张蔚萍教授在中央党校从事教学科研,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率先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理论化问题。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奠定了其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张蔚萍教授1968年在辽宁省委和北京市委讲课时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2年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第一次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科学地位,这也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始终如一的思想和要求,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先河。他把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且在中央党校领导的指导下,开设“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研究道路。随后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史、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研究以及评定政工师职称的工作中逐步引向深入。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党建领域的研究成果。党的建设是中央党校的特色学科,从瑞金党校开始就在党校设立党建课程、开展党建研究。而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建设的基本指南。张蔚萍教授用毕生精力开展对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研究,从毛泽东建党思想、领导方法、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从1983年起先后出版了《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概论》,《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史话》,《毛泽东建党学说史》等系列著作。建党理论研究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发展也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编写系列文献型工具书的成果。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型科学,尤其是对于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编辑出版党建和思想政治专业工具书,专供党政领导和政工干部进行工作时查考资料,帮助他们解决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张蔚萍教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调研工作和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性共识归纳成为工具书,尽力促进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如《新世纪党委书记工作大典》,《党务工作全书》,《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大典》,《全国党建与组织工作实务全书》,《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全书》,《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等,都具有理论知识性和实用性。
 
第四个方面是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就强调要继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张蔚萍教授身体力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他主编出版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发展研究》,《中华文明与湖湘文化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新课题研究》等,从中华文化的起源、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以至于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均有所涉猎。张蔚萍教授晚年潜心研究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他讲传统文化深刻而真切、看他编辑的传统文化图书明心而致用。
 
第五个方面是创办研究会和探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育人用人、立德树人的成就。1994年成立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张蔚萍教授担任学会主任,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和副主任赵荫华担任学会顾问。该学会得到了时任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同志的肯定和支持,胡锦涛同志亲自出席学会成立大会并作出指示要求,这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件大事要事。随后学会年会的经常化,就是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要求,坚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不断努力。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他要亲自主持会议并做报告。回答与会者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现实问题有指导借鉴作用。
 
1995年成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张蔚萍教授任主任,旨在加强育人用人这门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汪家镠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等同志任顾问。育人用人学会开展了十多次学术讨论,出版了很多著作论文,提高了一些领导干部和青年人才的理论水平和才能。
 
本书的编排顺序和逻辑架构。 编委会按照上述学术思想和学术活动,在编写中将之细化为十个方面内容:其中序言系统概括介绍张蔚萍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成就,随后十章分别详细总结张蔚萍教授的主要思想和贡献:一是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贡献;二是对马列主义党的学说的研究和贡献;三是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研究和贡献;四是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教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和贡献;五是在新时期对重大新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方面的贡献;六是在研究组织人才工作的学术思想和贡献;七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建育人用人学会、政工网站方面的贡献;八是在编写党务工作全书、、思想政治工作年鉴、思想政治工作辞典和中共会议简史方面的贡献;九是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十是张蔚萍教授的学生和亲友谈学习体会。这十章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和中华文明研究三个方面,既有继承归纳又有创新发展,他是一位德艺双馨有德有才的理论家。
 
参与本书写作的作者群有情怀、有作为、有文采。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都是张蔚萍教授的学生和亲友,都对他比较了解,熟悉他的德才和为人,读过他的论文和著作,每个章节都以张蔚萍教授的论文和著作为依据,并有深刻体会和见解,深受张教授长期熏陶和影响,他们在不同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本书旨在通过阐述和呈现张蔚萍教授的著作成就,对张蔚萍的学术思想和贡献有系统的了解,以提高人们忠党爱国和勤奋精神。
 
本书付梓之际,我作为张教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党建教学工作20多年,现在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得益于不断向张老师学习,体会很多,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学习他爱国爱党的赤子之心、辛勤耕耘的奋斗精神;二是学习他为人处世的宽容之心、助人成才成人之美的品德。感谢张教授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开创性成就,感谢张教授用自己毕生精力和热情研究拓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文化的情怀,我们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开创新的未来。 
 
序言的作者李俊伟是本书的主编,张蔚萍教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