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作为全省25个边境县之一,面临着国内、境外疫情防控双重压力,为有效应对疫情,守住防线,保障居民群众安全,沧源自治县强化党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按照“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机制、定奖惩”的要求,做到“分级负责、无缝对接、方便服务、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无死角、全覆盖,切实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
“定网格,划清责任区域”。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服务、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以及党员分布情况等精准划分网格。在农村,建立“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一体化网格管理体系,以5至10户为单元建立“微网格”7837个,形成“五户联保、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组织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相互监督。在县城,以县城所在地勐董镇3个社区为单元划分一级网格3个,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商贸街道、大片区等为单位精准划分二级网格88个;以院落、楼栋、单元、小片区等为单位划分三级网格334个,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定人员,保障工作力量”。全面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全面提高网格的执行力,在农村,选定农村网格7837名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或骨干党员担任为网格长,明确3502名党员中心户或指定骨干党员联系户,2130名乡镇及挂钩单位所有干部职包保到户,派出强边固防突击队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护村护寨队、法制宣传队,参与执勤卡点的值班值守、边境线巡逻巡查等,走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跨境违法犯罪等知识,强化边民的家国情怀。在县城,由6名处级领导挂包分片负责,89个驻地部门“一对一”结对挂包二级网格,向社会招聘70专职网格信息员,每个二级网格分别配备一名责任领导、一名网格长、一名网格责任民警、一名医护人员、一名网格专职信息员、N名联络员的“五个一+N”的网格队伍,形成“全城布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城市管理体系。
“定职责,确保责任落实”。明确各级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网格长、网格信息员、党员中心户、挂包干部工作职责,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由党组织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上阵,各级党员干部、网格长全力参与,对日常巡查中发现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按照问题处置流程,先各由网格进行研究协商、提出对策建议,切实发挥乡村振兴理事会、“四议两公开”“协商在基层”“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等议事平台作用,通过统筹区域内力量能解决的及时进行解决,无法解决的报县级职能部门协调推动解决。同时,做好问题处置情况的跟踪监督,及时向网格内党员群众反馈问题处置的进展情况,并将问题处置办理结果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和评议。
“定机制,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日巡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天对网格区域进行走访排查,精准掌握网格区域内流动人口、外籍人员的基本动态,做好信息收集、问题发现、隐患排查等工作,建立网格工作台账,做到“四必清五必到六必访七必报”。定期组织挂包干部、党员中心户和定点联系党员对网格内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或年老体弱的党员群众开展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相关诉求的困难,帮助广大居民群众解决生活实际需要,切实做到进得了门、识得了人、说得了话、办得了事。组织居民群众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77507份,集中开展外籍人员排查4次,排查在沧外籍人员4498人,共开展为民服务活动5360余次,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997件。
“定奖惩,激发干事动力”。建立网格化管理“红黑榜”通报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列出《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标准清单》和《乡(镇)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清单》,定期对各级党组织、网格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家丑亮出来,把问题摆出来,促使党员干部群众在“红黑榜”的对比中“激发动力”“红脸出汗”,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制定可行性强、可量化的考核办法,对工作落实到位、成绩突出的在津补贴发放、“双整百千”示范创建、“好支书”评选、强边固防“四位一体”项目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沧源自治县委组织部:刘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