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安排,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有效抓手,要在模式上不断优化、形式上不断亮化、内容上不断深化,打造“多彩”党课,推动党员教育“绘声绘色”。
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党课,在身临其境的“观学”中凝心聚魂。聚焦党课不成体系、党性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从丰富教学模式入手,深挖本地丰富红色资源与深厚城市文化底蕴相结合,丰富教育培训载体,构筑立体培训空间,打造“红色课堂”,助推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要以地方红色文化为特色,把党课课堂设置在红色教育现场,使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基本培训的生动教材,化情感共鸣为理论升华、行动感召。通过将党员置身于“如临其境”的现场中,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魅力,在弘扬优良传统、感悟革命精神、触动内心深处、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以古鉴今、珍惜当下。
用活典型人物,讲好“金色”党课,在感同身受的“听学”中提振精神。聚焦党课教育理论丰富但典型案例不足、富有现实感但缺乏纵深感的问题,从优化授课队伍入手,避免“理论灌输”“老师上课”式教育,既讲“典型”又让“典型”讲,打造熠熠生辉的“金色”党课。一方面,邀请本地“两优一先”等身边的榜样典型人物讲党课,谈初心、讲体会,以自身先锋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在“见贤思齐”中感悟优良作风、提升能力本领;另一方面,组织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党课,讲述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例,结合自身经历将红色党史娓娓道来,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深入田间地头,讲好“绿色”党课,在触手可及的“送学”中常学常新。聚焦党课教育形式不灵活、效果不入心等问题,从创新授课形式入手,针对不同的群体受众,把党课从“固定场所”搬到“田间地头”,以“送学上门”的理念实现党员教育“触手可及”全覆盖。针对农村党员农忙时节,靠在田间抢收抢种、时间紧的情况,要在强化日常课堂集中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田间农村党员集中的优势,开设“田间党课”,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致富带头人重点讲、党员群众互动学的方式,从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与其息息相关的政策,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传得快,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