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微腐败”侵蚀基层干部形象 开会分烟现象亟待严整
时间 :   2024-11-22 10: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吴江林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一段关于社区干部在会议上公然分配香烟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公众对基层“微腐败”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触动了公众的神经,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便是看似微小的腐败行为,也可能侵蚀党的肌体、损害群众利益。因此,如何有效扼制基层干部的“微腐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制度建设是扼制“微腐败”的关键。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明确基层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通过设立举报渠道、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推行基层“微权力”清单运行监督制度,开列权责清单,实行上栏公示、上网公布,让群众看得见、看得全、看得懂,从而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提升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至关重要。要通过教育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增强他们的纪律规矩意识和法治观念。特别是针对一些存在“小贪不算啥”错误认识的基层干部,更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教育,让他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强化问责追责力度方能扑灭“微腐败”火种。对于发现的“微腐败”问题,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对相关领导及监督不力的纪检监察机关进行问责。通过这种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倒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腐斗争是扼制“微腐败”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和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身边的腐败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举报人保护机制,确保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良好氛围。


“微腐败”虽小但危害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从制度建设、廉洁自律、问责追责以及群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扼制“微腐败”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贵州省榕江县水族水族乡人民政府:吴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