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有两种解释,其一为,告诫,使注意改正错误。“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如形影”出自唐·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其释义:一个人处在世上应当时常检查自己的弱点,应当知道祸与福就像形和影那样紧密相连。
警戒,就像一面镜子,提醒个人常对镜“正衣冠”,关注社会发展,保持正纪肃风良好形象。
警戒并不是一种限制、束缚,而是一种保障、激励。只有在警戒的保障下,我们才能各行其是,追求自己的目标。俗话说:“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做人要慎走每一步,更要慎守每一步,做不到谨小慎微,反而漠视脚下的路,撩开肩上的责,利用权力“擦油而过”。《一严到底——贵州正风肃纪反腐》专题片里严重违反纪律的案例,他们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缺失了自我警戒,非旦自我警戒,反而自我膨胀,在单位里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家长制”“一言堂”,他把“班长”当“家长”。非但不知道要敬畏权力、敬畏法纪,反而还得意忘形、恣意妄为,交往没有"防线”,事没有“底线”,最终身陷囹圄,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警戒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干部在自我管理中有所警戒,对法纪产生敬畏之心。非一时之戒,而是长期之戒,不是一事之戒,而是终身之戒。要强化监督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只有把纪律规矩学明白,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违纪违规的后果看透彻,自觉增强“边界意识”、严守“警戒线”、不碰“高压线”,才能真正形成对党纪党规的敬畏,自觉把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作为内心的朴素信仰和行为准则。
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干部要具有的基本态度,用常人心处平常事,以公正心待人,宽大心应物,镇定心处变,方能显示为人为官的境界,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对“心”的磨练,要在党纪国法中提升思想境界,在理论上、德行上、用权上、自律上始终与党纪国法保持一致,终生自觉履行。
遵纪守法是抵达自由人生的前提,为人做事有所警戒,对法纪的敬畏形成自律,更是人生高尚的境界。(剑河县教育和科技局:杨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