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东河区纪委监委:王美霞)“多年来的民事诉讼请求终于得到解决,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现在的处理结果我很满意……我不会再上访了。”自今年3月以来,张某多次到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反映民事诉讼拖延问题。为帮张某解决合理民事诉讼请求,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多次与相关单位对接,经调查了解,发现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张某的民事诉讼请求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目前,在东河区纪委监委信访室的努力推动下,居民张某民事诉讼问题得到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是东河区纪委监委开展“带案下访”活动的扎实成效之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东河区纪委监委通过畅通渠道、规范流程、带案下访做深做细做实信访举报工作,以把好监督执纪第一道关口为着力点,打通为民办好事解难事的“最后一公里”。
畅通渠道,便捷服务,为民排忧促和谐
为解决群众诉求提交难、受理难、解决难的问题,区纪委监委深入推进阳光信访举报,在设立检举举报平台的同时,通过“东河区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举报窗口,持续完善“信、访、网、电、微”立体受理机制,持续加大信访举报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公开信访举报受理范围、举报渠道和工作流程。除了以科技助力“智慧信访”,也在优化传统举报渠道上下功夫,建成启用标准化信访接待中心,设置无障碍接待窗口和远程视频接访中心,配备便民设施,确保来访渠道畅通、便捷。同时,压紧压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明确承办责任人,对属于受理范围的实名检举控告,做到“接信接访有回音”“处置推进有反馈”“了结办结有答复”,确保“零拖延”和无积压。截至目前,接待来访群众121批次177人次,反映区管干部检举控告核实告知38件次。
规范流程,精准分流,快调快处解民忧
准确把握信访举报受理范围和职责边界,建立分级研判、集体研判、常态化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规范信访举报工作流程,确保处置分流及时准确,切实把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第一道关口”,聚焦反映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将涉黑涉恶腐败、教育医疗、“三务”公开等突出问题的信访举报作为重点,建立专项台账,重点梳理,优先办理。实行实名检举控告核实告知制度,与举报人“面对面”“一对一”直接沟通交流,力争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访一次、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召开信访举报件筛查会议23次。
带案下访,跟踪督办,解堵化积促实效
为打造“家门口”的信访窗口,区纪委监委坚持“末端工作法”,纪委书记带头接访,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带案下访、入户走访活动,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推动信访问题排查在初始、化解在基层。针对疑难重复信访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案走访、督办,组建工作专班,逐案开展化解和帮扶工作。同时,加强与区信访联席办、镇(街道)的沟通协作,建立“一事一策”精准化解工作机制,当好群众家门口的“接待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复杂事项的“代办员”,业务办理的“指导员”。今年以来,领导班子成员接待来访群众44批次,受理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3件,机关干部共下访61批次127人次,排查信访问题21件次,解决问题17件次。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与群众结成互助结对31对,推动解决群众忧心事烦心事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