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文中强调要坚决刹住贪风腐气、官风傲气、惰风暮气,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促进真改、实改、改到位,真正以群众“点赞量”检验整改“含金量”。这一要求对年轻干部这一重点群体而言尤为关键。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年轻干部唯有守住作风底线、厚植为民情怀、锻造实干本领,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得稳、行得远,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栋梁材”。
防贪风腐气,当以清风正气立身。年轻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其廉洁底线直接关系事业根基。现实中,不少“起步就失足”的案例令人警醒:有的刚手握权力便私欲膨胀,把公权当作“变现工具”;有的涉世未深却经不住诱惑甘被“围猎”,从收受小恩小惠中迷失自我;有的心思不正,钻营制度空子漏洞,在关键特殊岗位上演“权力寻租”,正所谓“前脚刚踏入仕途,后脚就误入歧途”。“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一旦打开贪腐缺口,便如洪水溃堤。年轻干部学历高、思路活、善用新技术,本是优势长处,若在诱惑面前失守,不仅会葬送个人前程,更会啃食群众信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唯有以思想清醒筑牢防线,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用理想信念校准人生航向,牢记“人民公务员”的根本属性,破除“精致利己”“当官发财”等错误思想,以小节失守为戒,方能以“清风”破“贪念”、以“正气”抵“腐气”,让廉而有为成为年轻干部从政做事的鲜明底色。
祛官风傲气,须以民风人气聚力。当前,有的年轻干部刚走上了领导岗位,便滋生出一些官风傲气,有的对群众诉求摆架子、甩脸子,姿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有的看人下菜碟,“搞小圈子”、划等级,强行耍官威刷“存在感”;有的工作中“眼高手低”,好面子轻里子,重“显绩”轻“潜绩”,总想着“干大事、出政绩”,结果小事做不好、大事扛不住,遇到困难就推脱。这本质上都是脱离群众、自视甚高的不良作风,往往与缺乏基层历练、对权力认知偏差有关;长此以往,不仅会脱离实际、失去支持,更会阻碍自身成长。祛官风傲气,就必须打破“身份滤镜”,回归服务本源。年轻干部要主动俯下身子,听懂群众的“家常话”、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少些“机关坐诊”,多些“田间问策”,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从家长里短中悟透治理逻辑,在化解矛盾中练就过硬本领。年轻干部只有剥离“官味”、多沾“土气”,以“勤务员”的自觉服务群众,才能让“官风”被民风乡情浸润,让“傲气”被赤诚真情消融,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长成材,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基层治理的“实干家”。
改惰风暮气,要以勤风锐气成事。《孙子・军争篇》有云:“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年轻干部刚入职都充满热情,敢闯敢试,积极主动,但随着工作时间推移、环境熟悉和经验积累,若缺乏自我警醒,很容易产生“惰风暮气”。有的年轻干部入职三五年后,便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不再主动学习新政策、新技能,对工作中的新问题视而不见;有的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不出错”当追求,把“求稳”当借口,耽于安逸、不思进取;更有甚者,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漠不关心”,对事业发展“冷眼旁观”,彻底沦为“职场过客”。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对初心的淡忘、对责任的松弛,若得不到纠正,便成为比能力不足更危险的“精神塌方”。成长的根基是担当,离不开作风的淬炼。年轻干部唯有坚决抵制不良习气,以清风守初心、以地气聚民心、以锐气担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担当,以“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攻坚克难,用“勤风”破“惰性”,以“锐气”除“暮气”,才能在实干中为基层发展注入活力,才能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长成材。(临沂市费县县委组织部:邢椿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