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国家社会的关切。要进一步发挥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的发挥基础性作用,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供给结构,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养老”变“享老”。
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养老保障“基本盘”。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赋能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辖区老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各地积极探索“党建+农村敬老院”模式,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党建+农村幸福院”建设,完善农村养来服务体系;推行“党建+志愿服务”,丰富农村养老服务内容;开展“党建+居家服务”,打通居家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组建助老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带动许多热心群众加入进来,不断壮大养老志愿服务队伍,收集老人意愿,全力保障老人特殊群体饮食就医需求,把党的政策、安全知识、急救措施等送到老人身边……为老年人送安心、送温暖。
提升公共服务,细化网格养老“体系化”。随着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专业、贴心的呵护,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提升。济南市榆山街道云锦社区自成立以来,不断细化网格服务,完善工作机制,结合辖区老旧小区众多、老年人居住群体大的特点,利用网格员“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深入开展“网格+助老”服务,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网格温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建立老街坊居家康养中心,推行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上,各地持续推出许多有力有效的举措,养老保障网越织越密,进一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乐享幸福生活。
凝聚科技合力,打造养老服务“数字化”。随着社会发展,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线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线下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质量。推进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设立老年饭桌、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理疗康复室等小型化、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构建以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以重要节日为契机,融入琴棋书画、非遗表演、电影展映等各类文化要素,将戏台搭到小区,把文化送到家中。开设“智能手机课堂”,针对手机支付、预约挂号、网约车出行等常用生活场景进行手把手教学,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适应数字化时代,享受智能化生活。(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 :任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