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孵化乡村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促发展
时间 :   2023-05-29 22: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乡村欲振兴,产业需先行,想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新的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要实现产业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着力孵化“强人带动,众人参与”产业模式。培育村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群众组织化程度。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有志青年到农村干事创业,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与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订单、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直接帮扶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品牌培育、产品营销等环节,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孵化“党支部引领,村社参与”农户产业。要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通过产业振兴与组织振兴相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持续增收相结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群众更多分享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探索建立有效实现形式,让集体经济“活”起来。
 
着力孵化“社会组织+群众共建共享”规模产业。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建设,不仅有助于补齐短板弱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群众增收;有助于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和社会责任,成为党员干部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水尾水族乡人民政府: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