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拓展。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乡村环境更美,生产方式更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更加便利,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百姓日子更加幸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问题,全面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开展“厕所革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坚决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
加快产业振兴宜业的乡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多渠道增收又致富。合理优化乡村功能,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找准方法,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立足创特色、大规模,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民产业发展积极性。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提了精气神、换了新面貌。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并积极探索文明乡风建设得更多有效载体,促进村民素质提升。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拓宽农村群众“眼界”,农村落后文化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积极进展。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尊重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尊重村民生活民俗传承,激发更多乡土文化资源。(从江县秀塘壮族乡人民政府:潘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