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莫让基层减负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时间 :   2024-08-20 20: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牛群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采取行动,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多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对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考核事项等定下硬指标,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开会、检查、留痕、一票否决明显比以往少了。但有的地区依然存在态度不认真、落实不力等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换了“马甲”、出现“变种”,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一是检查考评不科学。重台账资料、轻工作实效,设置开会部署、上墙公示、卷宗归档等指标,基层迎检先交材料,制作横幅标语散滥、花钱多。比如一些部门到基层检查工作时,过度强调资料台账的整齐,甚至将资料看得比工作实效还重要。有的村庄制作一条横幅要花100多块钱,每年花在制作宣传标语上的钱不少,可能用来悬挂横幅的地方有限,有时只能挂在村委会附近的路口或村民院子旁边。挂不下的,就置于橱柜甚至仓库里,哪个上级部门来检查就挂哪个的横幅。

二是精文减会不到位。文件不编号或少编号,看似减少,实际未减轻工作负担。除数字记录之外,仍然需要纸质台账来配合考核检查,台账的整理是非常繁重的过程,有的条线甚至需要多本台账,大大增添了基层的工作负担。有的干部坦言往往是用一半精力工作,用另一半精力来证明自己是在工作。

三是基层权责不对等。上级交办事项多,乡镇无考核、审批、执法权,难以承接专业化事项。管而不理,想管没理,对环境污染、安全生产违法、占道经营等行为只能劝说,但是无执法权,而且合执法大队都是临时人员,存在非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四是工作繁琐压力大。乡镇编制少,对接部门和临时任务多,信访遗留问题难解决,工作繁重琐碎压力大。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连乡镇甚至县市政府也无法解决,但作为乡镇包村干部却可能因为无法处理的事情挨处分。“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县里100多个部局的对接任务要分解到乡镇20左右的科级干部头上,平均每个科级干部要对接5-10个县级部门。还要经常参加秸秆禁烧、信访维稳、拆迁安置、安全生产巡查等各种临时任务,疲于奔命应付,“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豪情壮志日渐被消磨掉。

五是干部受限流转难。收入与同龄人悬殊、上升平台空间有限,缺乏事业成就感,干部调离提拔难,年轻干部不愿留。县市级部门经常会到乡镇借调一些年轻干部,被借调者的编制还在乡镇,大都无法正式进入借调单位;想返回到基层再提拔,却因脱离乡镇多年,乡镇一大堆等着提拔的人早已“论资排辈”站好队。逃离出去的回不来,留下的人又盼着要逃离,形成恶性循环。

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抓落实。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确保基层减负真正落地落实,就要出真招、出新招、出实招,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要为基层干部卸下“动辄就问责”的枷锁,拿掉“考核过多、留痕过度”的负担,消除“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包袱,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点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是加强系统集成,减少多头报送。针对业务系统使用频繁手机 APP 多、层层下压“打卡式”任务等现象,开展一次梳理工作,优化集成系统,尽量给基层提供一个综合性业务系统和移动端客户端,只需登一个账号即可反映各类问题或完成上报任务,切实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办实事。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业务数据功能梳理对类型相同、功能相近的业务系统,尽量进行整合接入;对数据相同、信息相近的内容,贯彻共享并用原则。尽快实现一个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录入后,其他部门系统数据后台自动并联共享,让同源数据操作者“只录一次”“多次使用”。

三是优化考核办法,整合考核项目。在考核指标设置上抓大放小,减少考核条目、抓住要点关键,科学调整考核办法,增强考核考评的针对性。突出看实绩、比实效,轻痕迹管理,主要看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形成良好结果导向,把基层干部从“材料台账”和“迎检报告”的疲惫中解放出来,营造更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是健全强基机制 关爱基层干部。深化全员“工分+排名”日常监测机制,通过全部乡镇“上跑道”、各项工作“计分数”、同类干部“比实绩”等方式,将干部绩效与乡镇综合考核关键指标对应关联,让排名前列的乡镇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组织“退二线”干部到乡镇担任“红领导师”,结对帮带一批乡镇干部,制定“六帮六带”履职清单,落实“平时乡镇上班、乡镇管理,年度单列考核、单列评优”制度,帮促乡镇干部加速成长成才,真正做到“退职不退岗、卸任不卸责”。(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