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落实基层减负 释放基层活力
时间 :   2024-08-20 08: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为会议“瘦身”,为文件“减墨”,“文山会海”现象减少,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日之功。要聚焦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基层的需求出发,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基层减负的蓝图抓到底、抓出效果。


减负的目的不是“大撒鹰”,不是对本职工作的放任和自流,而是要有一个明晰的方向,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就需要基层和干部双向发力,协同推进“减负”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在“减负”政策的大框架下,各地区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的责任清单,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办事有章可按,明晰“干什么活、办什么事、担什么责”,进而消除被问责的忧虑。细化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使工作任务更见“精当”,避免干部盲目发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通过明细划分容错事项,明确哪些错可容、哪些错不可容、该坚持哪些容错程序,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等依法依纪予以宽容,消解基层干部因担心问责而来的避责动机,全方位强化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让广大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敢闯、敢干;另一方面,在减负环境的“浸润”下,基层干部要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以此换取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革除各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系统内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进而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干部真减负。


减负不减质,增效是关键。基层减负最大的误区,是把减负等同于减担当。减负不是减作为,而是腾出时间、精力,更好服务群众。广大基层干部在轻装前行的同时,迈出的步伐应更加矫健,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同时,也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埋头苦干。基层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作风、严谨态度、练就过硬本领,促进提质增效。要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原则,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掌握技能,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成为一专多能、全岗皆通的“多面手”。要走好群众路线,把百姓放在心上。身体力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群众,将群众力量拧成“一股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长智慧,纳良策,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办实事、解民忧,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以实际行动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实现基层减负不减质。


诚然,要做好减负这道“减法题”并不容易,面对这一长期性的工作,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减负”的同时,建立起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提升能力、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此的“减负”才更有成效,更有“新”意,也能更好地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柏林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