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党员的流动性增大,农村党员管理也成为当前党建工作新的课题,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题,村头村党总支针对不同层次党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管理新机制,有效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加强党员管理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础工作,探索实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差异化分类管理、常态化从严管理、联系化教育管理、信息化融动管理,力求党员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管到位。
一、基本情况
村头村位于茶房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33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共有8个村民小组286户农户1161人,其中有党员42人,党员人数占全村人口的3.6%。2020年7月村头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头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分别是:新寨易地安置点党支部、古茶园片区党支部。
新寨易地安置点党支部共有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4名,占23.52%,30岁以下党员2名,占11.76%,30岁-39岁党员3名,占17.64%,40岁-49岁党员8名,占47%,50岁-59岁党员1名,占5.8%,60岁以上党员3名,占17.64%;古茶园片区党支部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7人,占28%,30岁以下党员2名,占8%,30岁-39岁党员6名,占24%,40岁-49岁党员3名,占12%,50岁-59岁党员4名,占16%,60岁以上党员10名,占40%)。2017年被茶房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020年7月,村头村作为全市上半年基层党建现场会的一个现场点,充分展示了村头村基层党建中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全村突出以增强党性、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促进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有效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标准化规范管理
探索建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标准化体系,对党员发展、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党员评议、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工作进行全流程梳理,固化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程序步骤、措施办法。一是通过对标、立标、达标、评标,形成系统完整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链条,做到工作可检查、可评比,以标准化推进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充分发挥党总支书记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农村治理和便民服务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拧紧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想认识,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嘴上和工作报告中,而是通过实际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磁场吸引力”将党员教育的形式回归到问题一线,把会开到深入群众问题一线,把党课开成解决问题的务实会,党员在村上亮身份、履职责、树形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行差异化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党员实际,科学合理分类,探索在职党员、农村老党员、生产工作一线党员分类管理的措施办法,不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认真总结推广党员承诺践诺、评星定级、积分管理等经验做法,在深化推进、求实见效上下功夫,着重把握好党员教育的参与度。二是开展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结合党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跨度大、文化程度偏低和工作经历复杂等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在册党员的相关信息,准确了解每位党员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情况,灵活安排“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和集中学习的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如在村活动室集中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带出去请进来、“党员e家”“学习强国”学习比拼和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每名党员都能正常参与党组织生活。三是着重把握好农村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针对部分党员同志外出务工情况,做好去向跟踪,准确掌握去向,做好流出地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日常党员教育工作可通过党员微信群、党建QQ群等新媒体编发党员学习材料,交流学习心得,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党员同志返乡的时机组织“面对面”党员教育活动。
(三)实行常态化从严管理
严格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规范党员组织生活,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稳妥有序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确保党员管理抓常抓严,严禁党员信教、参与任何宗教活动。二是通过“三个坚持”使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监督整体推进,确保三会一课扎实有效。即坚持集中学习,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点等阵地,支部会、党小组会等形式,对党员集中培训和学习。坚持主题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创建“学习型支部”、“学习型党员”、党员政治生日等主题活动,鼓励党员积极参加村内经济管理、农村党建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三是坚持考评督促,对连续三次不参加或迟到的党员,进行通报批评。每年在党员中进行一次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工作表现的评议和总结,纳入党员年终考核,实现了三会一课形式多样,党员管理求真务实,监督考核同步跟进的效果。把村经济运行状况、事关广大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等,纳入三会一课内容,使组织活动不仅成为教育管理党员的载体,也成为党员民主参与本村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四是在组织活动纪律上,按广大党员意见,达成共识,制定纪律,共同遵守。形成了党员自觉遵守组织生活纪律、自我严格要求的良好局面。
(四)实行联系化教育管理
探索村党总支着力建好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些工作制度,把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四联系”制度,党总支委员每人联系一个村民组、一户村民、一个老年党员,年青党员每人联系一个老年党员,进行联系帮扶;建立党员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制度,党员承诺做好事、实事,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及完成时限,每年“七一”开展一次评比;二是实施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制度,按照党员评述先进性制度的要求,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党性分析评议;建立出勤考核激励制度,以三年为一个总结考核阶段,把党员出勤三会一课的记录作为党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采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三是借助茶房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广泛开展瞻仰一次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一次地下党支部遗址、组织一次研讨等“七个一”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邀请1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红色老兵宣讲团”来本村开展党史学习宣讲活动2场次,通过“红色老兵”讲述亲身经历、弘扬革命事迹,增强党史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好四本“指定书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五)实行信息化融动管理
推广“互联网+党建”等做法,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扩大党员教育管理的感染力和覆盖面。一是党总支配备了远教设备和下设支部每位党员都在云岭先锋APP进行了实名认证,加强对远教设备和云岭先锋APP的学习与运用,真正弄懂、弄清,并能掌握操作,真正让远教和云岭先锋APP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云岭先峰”APP推广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时、规范录入。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有每面旗帜都能迎风飘扬,才能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下步工作中,持续抓好党员教育这一基础性、常规性、持久性的工作,使党员教育真正成为政治学习的平台、思想交流的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通过党员教育坚定党员信念、锻炼干部素质、凝聚奋斗力量,从而振兴乡村。(茶房乡村头村总支部委员会:吴泉)